文人笔墨里的市井风情-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幻灯片

文人笔墨里的市井风情

2017-10-09 16:04:54  来源:中国文化报

人物(国画)  赵俊生

  9月7日至30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赵俊生艺术展”在该馆开幕。展览从其数百幅遗作中精心挑选出连环画手稿、旧京风情、文人画、佛造像、山水、花鸟及现代实验水墨等佳作,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多角度地呈现了艺术家的艺术面貌与风格。

  赵俊生(1944—2013)天津人,生前为中国美术馆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日中水墨交流学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美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幼承庭训,跟随其父、著名山水画家赵松涛先生习画,家养深厚。后又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接受了4年完整有序的专业训练,奠定了扎实的基本功。1973年分配至中国美术馆工作,先后任展览编辑、展览部副主任、画廊主任,在30余年间策划组织了众多展览。中国美术馆得天独厚的工作环境,使他可以博览众多画坛翘楚的精心佳构,用心领悟尺短寸长的笔墨精妙,认真琢磨不同风格流派的优劣得失。也正是这心领神会的丰厚积淀,成就了他创作实践中的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他的创作生涯起步于连环画和插图,从1973年出版的《女游击队员》开始,先后为多家美术出版社创作了20余套连环画,为《十月》《收获》《人民文学》等大型文学刊物绘制了数百幅插图。其中与庞邦本、张志忠合作的《伊利亚特的故事》,荣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绘画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赵俊生画画不局限在一种题材与画法之上。在人们的印象中,他是一位擅长画老北京的高手,在他的笔下既有天桥的把式,又有胡同里的京腔,他把风情和民俗结合起来,为当代人展现了已经逝去的旧京风情,用自己的笔墨重新塑造了一种连接陈师曾当年《北京风俗图》的趣味,显然,这和他一直生活在京津地区紧密相关。赵俊生还一直介入上世纪90年代时兴的文人画思潮之中,无论新与旧,都表明了他对文人艺术的眷恋与爱好。因此,他的创作中常出现一些古人的身影,如“竹林七贤”“东坡赏梅”等。那些文人在花前月下、吟咏酬酢的种种情态,似乎与他笔下的那些旧京下层生活大相径庭。但他不满足于自己似乎已经定格的题材和笔墨,在新世纪前后受到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还画了一批具有当代性的作品,又与文人传统、文人艺术拉开了距离。这些构成了赵俊生艺术丰富而复杂的特色。既有时代的印记,又有属于其个人的艺术风格。

编辑:张欢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