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画家王学文:书画练习40余年,描绘美丽乡村-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幻灯片

农民画家王学文:书画练习40余年,描绘美丽乡村

2020-11-26 07:28:19  来源:潇湘晨报

  

  一袭中式黑衣,脚踏黑色布鞋,一手持颜料盒,一手持画笔,在巨幅的“汇聚区能量,共筑中国梦”壁画上涂抹着,壁画上长城屹立、迎客松大气、黄河从容……11月9日上午,王学文再次来到太原市晋源区杨家村,为曾经的作品着色。

  手绘上墙轻松写意

  任谁也不会想到,这幅接地气的乡村作品是王学文在没有图纸的情况下,徒手直接墙绘的。

  “先处理整体,再润色细节,最后回到整体,达到整体和谐……”谈及这幅壁画的创作,王学文的回答轻松写意。

  这得经过多少次的失败,多少年的历练,才积淀了这样画功,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从始至终的喜爱,40余年的坚持,王学文给出了他的答案。

  每天5点钟起床,在他的“晋阳草堂”里练习书法绘画,从不间断。“人家是真能坚持,多少年了从没间断过。”这份坚持让妻子也钦佩不已。

  现年51岁的王学文从小生长于风景优美的天龙山脚下,自幼跟随父亲学习书法。“父亲是老师,从五六岁开始,我就跟随着他学习书法。当时每逢春节,村民就拿上红纸来找我父亲写对联,父亲忙不过来,我就帮忙写了,那时我还不到10岁。”王学文笑着说道,似乎带着些当时能顶替父亲写对联时的喜悦。

  画像寻人坚定信念

  写得多了,王学文的书法也越写越好。俗话说,书画不分家,10余岁的王学文开始接触美术,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那个年代,父母怕耽误了学业,强行“没收”了他的画笔,但王学文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偷偷地“画上几笔”。

  年幼的王学文并没有因为家人的反对而放弃对美术的热爱,“画像寻人”一事的发生,更加强化了这个信念。“当时村里一个十几岁的后生丢了,找了十几天也没找到,40年前的娃娃也没有相片啥的,知道我会画,就找到我,我根据他二哥的相貌画了一张像,就拿着开始找,几天后在火车站询问的时候,一个人突然说见过像上的人,结果就真的找到了。”走失孩子的父母紧紧地拉着王学文那一双稚嫩却有力的小手,不停地道谢。那是小小的王学文第一次感受到别人对自己坚持绘画这件事的认可,也更加坚定了他为老百姓创作的决心。

  高中毕业后王学文到山西大学进修国画,学成后归家创业,办瓷砖釉上彩加工厂,为乡村照壁、院墙作画。2012年转型从事墙壁绘画创作、美丽乡村文化墙设计。

  农村滋养绘景乡村

  “集体收秋粮”“村民争先恐后入社”……王学文为平顺县西沟乡三里湾村创作的20多幅壁画组成的文化墙,以黑白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新中国第一个农业合作社——三里湾合作社诞生的故事,细腻的画面、朴素的表达,受到当地政府的好评。

  当时太原市及晋源区的部分领导在三里湾参观了壁画后,觉得效果非常好,就拍了照片,回来一打听知道是王学文做的,当即决定打造晋源区杨家村文化墙。

  从国家层面到区域发展层面的“乡村振兴”,从村级层面到家庭层面的教化人心,50余幅2000余平方米,连写带画,全部由王学文设计,画风古朴拙雅、表达直白、通俗易懂。自此,美丽乡村成为王学文最重要的绘画主题。

  从三里湾壁画到杨家村文化墙,再到杜里坪大型墙绘,王学文的绘笔深入到大大小小的美丽乡村。画面以大量山水画为主,山水并未现实中的山水,而是王学文脑海中的“世外桃源”。按照他的说法,从小“游荡”于山间的羊肠小道,潺潺溪流,对村里的山水树木都有很深的感情,受农村的水土滋养,就要用自己所学回馈到农村去。

  离不开的是手中的笔,剪不断的是浓浓的乡愁。“我出身于农村,创作的源泉来自农村。我就是农民画家,理应为老百姓创作,为美丽乡村绘景。”面对大家认可,王学文谦逊真诚地说。

编辑:陈莉辉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