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系毕业展何以成了鸡肋?-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艺术头条

艺术院系毕业展何以成了鸡肋?

2018-06-21 09:35:09  来源:人民网书画

meishubao/201806201035564087.jpeg

  编者按:6月是广袤北方大地收获的季节,也是一年一度各大院校莘莘学子毕业欢庆的时节。艺术院系的同学们,经过多年的学习积累正以毕业展览的形式向同学、老师以及社会做学业的总结汇报。但在每年的毕业展览上,都会出现一种怪象——“撞画”“抄袭”。被抄袭者义愤填膺,抄袭者百般争辩,大众媒体大多也只是商讨如何维权。但是,“抄袭”的现象为何屡遭诟病却不止呢?其根源何在?其实,归根结底这还是学生创造能力集体缺失的一种体现,有国外艺术院校的教师曾指出“中国学生过分追求‘画得像’,刻意讲究线条明暗,缺乏想象力”,这或许是其中的一个方面。那么,更多的原因是什么?本期时评特邀请教育领域相关的专家,围绕中国的美术专业教学为何难以激发创造力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艺术院系毕业展何以成了鸡肋?

  近年来,毕业展已成为艺术院系毕业季的特色。

  学位是神圣的,是一个人专业水平的标志,代表所在专业领域到达的高度。然而,专业水平和学位不相称的问题历来为人所诟病。为此,不少人对教育发难。

  问题不是孤立的,原因也不是单方面的。

  就教育部和学校来说,扩招让艺术院系越办越多,艺术院系的学生越来越多,少则数百,多则数千,而专业教师却不见增加,师生比例严重失衡。

  此外,一些真正热爱艺术的学生可能因为多种条件的限制被拒之门外。与之同时,文化分越降越低,致使艺术院系招收学生的文化修养越来越差。没有文化修养,何谈艺术创造?

  按理说,对于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应高过毕业(作品)创作,因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教人如何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它培养的是一种基本的思维。然而,现实却让人大跌眼镜,“重实践,轻理论”“技术崇拜”的培养方式在艺术院系表现得尤为突出,甚至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艺术院系俨然变为技术学校。加上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社会风气的每况愈下,“读书无用论”不仅甚嚣尘上,而且在学生中引起了广泛共鸣。

  艺术院系数以百计或千计的毕业生,每人要完成一篇毕业论文和一件毕业创作,且“要求原创”,毕业创作还要在毕业前夕以作品展的形式对外展示。这可以说是对学校(教育)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的双重检验。

1 2 共2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