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人画的知与行
关于文人画,亦称“士夫画”。是后人对前人一种文艺现象的认定与归纳,对于文人画可溯源至汉的观点,我不以为然。
2017-10-24 11:24:21 -
佳士得证实征得苏轼画作
近日有消息称佳士得拍卖行征集到宋代苏东坡画作《枯木怪石图》,估价最少4.5亿港币。作为“公认不超过3件的苏东坡传世作品”之一,《枯木怪石图》的现身,无论在业内还是业外,都将引起高度关注。
2018-06-04 08:32:57
《木石图》画心部分
近日,佳士得香港2018秋拍“不凡——宋代美学一千年”专场中,备受关注的北宋文豪苏轼真迹《木石图》最终以4.1亿港元落槌成交,刷新世界古画拍卖纪录。
一时间,有关苏轼传世画作以及中国文人画的价值,成为大众讨论的热点——
那么,《木石图》凭什么能值4个多亿呢?
流传近千年的名迹
可谓一件划时代巨作
苏轼的《木石图》无疑是今年秋拍最受关注的作品之一,佳士得以“划时代巨作——苏轼稀世文化瑰宝”来形容这件作品。今年8月,佳士得就在香港为《木石图》特别召开新闻发布会。尽管此作没有苏轼名款,也存在一定争议,但因苏轼存世墨迹稀少,作为一件被载入教科书、流传近千年的赫赫名迹,大家依然对其表现出了非常的敬意。数月间,众多专家学者都不愿错失这件作品露面的良机,到现场观赏了作品。
《木石图》是水墨纸本手卷,画心长半米,描绘一株枯木,庄严屹立于形状怪异的石头旁,后人形容其犹有鱼龙起伏之势。全卷连裱共有五米多长,后附有米芾、俞希鲁、郭淐等人题跋。苏轼本来将手卷赠予润州(今镇江)的冯尊师,冯尊师遂邀请米芾等为作品题跋,士大夫俞希鲁(1278-1368)及郭淐(1563-1622)其后再为作品加上了两段题跋。从装裱方式和画作天地部分的幼细蓝线来看,目前所见的作品是明朝时装裱的。整幅手卷上共见鉴藏印四十一枚,分别来自南宋、元至明的收藏家。
此前,徐邦达、傅熹年、杨仁恺、薛永年、周积寅等学界专家的书籍与论考,均认同《木石图》为苏轼唯一的亲笔绘画,赋予其凌驾于其他传苏轼画作的高度评价。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说过,华夏文化历经数千载的演进,登峰造极于宋朝。佳士得拍卖亚洲区总裁魏蔚说,“宋朝为许多人所迷恋,因为它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名士辈出。在众多名士当中,苏轼最为人们所熟知。他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豪放、达观。他的诗词被吟唱至今,他的书画传世极少,能够在拍卖市场出现的画更是凤毛麟角,这幅《木石图》便是传说中百年前流失海外的苏轼《木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