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化作音符牵起世界的心-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艺术头条

壁画化作音符牵起世界的心

——谭盾谈《敦煌·慈悲颂》的创作心路

2020-07-30 08:17:24  来源:新民晚报

  

  谭盾在大英图书馆“追踪”到唐代古乐谱和舞谱

  一次偶然,谭盾去敦煌采风遇见“敦煌女儿”樊锦诗,两人一见如故,谭盾便领下了一项艰巨的任务——把带不走的敦煌壁画,化作音符,放到线上,走出另一条隐形的丝路,牵起世界的心。

  打磨良久、耗费数年、15次前往敦煌采风,谭盾终于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敦煌·慈悲颂》。他说:“我把对生命的理解都放进了《慈悲颂》。”作为2020上海夏季音乐节闭幕演出,今晚,谭盾将执棒上海交响乐团,携手沈洋、韩蓬、黄英、龚琳娜等歌唱家以及兰州音乐厅合唱团,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共同演绎这曲《慈悲颂》。

  为众生而作

  在宣传册上,《慈悲颂》并没有明确的定义,谭盾说这是一个很难归类的作品,它不是纯粹的交响乐,也不能算是合唱作品,它就是《慈悲颂》,是敦煌壁画的“音乐版”。

  艺术家如谭盾这般站上国际顶尖舞台的,几乎都是以其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具备了辨识度。谭盾的作品,自然每一部也都有其鲜明的标签,可唯独这部《慈悲颂》,他没有把自己的风格放在最首要的位置。因为就在他创作中遭遇瓶颈时,有位好友提点他:“我觉得《慈悲颂》这样的作品,你要从人民、从众生的角度去思考、去创作,而不仅仅是你作为艺术家的独立角度。”这句话让谭盾茅塞顿开。

  如今的《慈悲颂》里包含着很多层次,那是祖先传下来的慈悲,那是劳动人民的智慧,那是永不言弃的励志精神,还有对传统文化的信心,以及对大自然的崇敬和爱。

  讲丝路故事

  《敦煌·慈悲颂》以敦煌壁画故事为灵感源泉,融入千年敦煌文化和禅宗美学。2018年5月,作品在德国德累斯顿音乐节上进行首演并获得成功,引起关注。作品分为“菩提树下”“九色鹿““千手千眼““禅园”“心经”“涅槃”六幕。每一幕都蕴含着深厚的哲理,用音乐与文化、历史、心灵对话,引导人们向善。作品创作最初就本着“为众生而作”的理念,因而作品中或许有高难度的技巧表达,却没有艰涩的音乐语汇:“既然是写给老百姓听的音乐,就要用他们喜欢的旋律和节奏,要能走进他们的心,引发他们的共鸣。

  扬东方哲学

  五年来,为创作《慈悲颂》,谭盾15次到敦煌采风,于深藏石窟的绝美壁画中寻找灵感,他跑遍藏有莫高窟经典古籍的博物馆,尝试透过还原古籍中所载古谱,并在世界范围内苦心寻回敦煌散失在世界各地的经文、手稿、乐谱,用交响乐的方式,将壁画中所要传递的精神和情感,谱写成旋律。

  作品运用大量佛经和中国古典诗词,用中文和梵文演唱。在音乐创新上,大胆采用了许多非常规乐器,不仅复制出敦煌古琵琶、奚琴等中国古代传统乐器,更精心习得敦煌古乐反弹琵琶的技能。整部作品饱含东方哲学和禅意之美,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

  “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有感召力,比如对慈悲善良的信仰,这在其他很多文化中都能找到相通之处。”谭盾说,“我创作《慈悲颂》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不要有战争、不要有灾难,唤起所有人去追寻我们共同的目标,爱大自然,爱我们人类自己。”

  本报记者 朱渊

1 2 共2页

编辑:陈莉辉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高校毕业礼 走心亦暖心(组图)

  • 衍生品

    设计 让田头有甜头(组图)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