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斜取势”得自何方——吴昌硕作品展策展随感-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业内动态

“偏斜取势”得自何方——吴昌硕作品展策展随感

2017-10-16 11:20:46  来源:美术报

吴昌硕 篆书小戎 上海博物馆收藏

  “苦铁金石,亘贯书画——吴昌硕作品展”在武汉美术馆开幕后,观众以及媒体对于展览报以热烈的反响,认为三个展厅63件作品数量不算多,但策划得好,展览效果颇佳。作为策展人我也觉得此次展览收到了预期效果,有四个亮点,能吸引参观者,出展览效果,为继续弘扬民族绘画,增强文化自信,推进名家个案研究,发展书画艺术,特抛砖引玉。

  第一个亮点是,揭示了吴昌硕书法和绘画风格形成的一个契机。当筹划第一部分“吴昌硕与武汉”时,吴昌硕曾两次赴武汉,除了展示吴昌硕为张之洞、邓承渭等治的印,为杨毓秀作的图,以及诗词交往以外,还强调了一个重要资料,即吴昌硕书画“偏斜取势”特点的缘由与武汉的关系。公元765年唐代在武昌(今鄂州)建了一座怡亭,李阳冰书写的怡亭铭篆序(刻铭碣石现存鄂州长江岸边的怡亭内,国家一级文物)触发了吴昌硕的艺术灵感。实证是:1897年3月吴昌硕53岁,他写篆书《诗经·小戎》题跋云:“光绪丁酉三月,篆成自视,圆匀似猎碣,而偏邪(斜)取势则又似怡亭铭。吴俊卿记。”过去画坛皆知他激活石鼓文(猎碣),以石鼓入书画,为“石鼓文第一人”,而李阳冰的篆书也触发了他艺术风格的形成,绘画界知道的人并不太多。他不但将石鼓文的点划结构和古厚朴茂带进书画,同样将李阳冰怡亭铭篆序的“偏斜取势”带进了自己的篆书,继而影响到行书、隶书,特别是中国画,均含“偏斜取势”的特色。他的书画用笔、构图往往采取右低左高,力度大增,气势强盛,气韵生动,遂成为其一大特色。这次我们请到了吴昌硕曾孙吴民先先生,专门对此作了学术讲座。吴民先20多年前就研究对比缶老各个时期的篆书、行书,指出觅得李阳冰此件篆序“偏斜取势”是曾祖风格形成的重要契机。

1 2 共2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