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 映照传承勃勃生机-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业内动态

千年羊城的古老记忆

非遗保护 映照传承勃勃生机

2018-01-17 10:50:13  来源:人民网

  

在暑期青少年广绣班,广绣传承人许炽光教小朋友广绣针法

  千年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星光璀璨。创新融汇于传统,映照出这座城市非遗传承的勃勃生机。

  广州非遗保护工作自2005年启动以来,顶层设计、全民参与,既有大师的坚持与守望,也有年轻人的参与和热情。

  广州的非遗故事,值得倾听。

  ① 千年广绣 指间传奇

  在最兴盛的年代,广州曾有三千“花佬”(男绣工)。如今,真正的“花佬”,只剩许炽光一人。

  中等身材、头发花白、精神饱满,年过八旬的许炽光就像邻家亲切的老头。在广州海珠区敦和路171号,一块写着“广绣”二字的招牌,折射着院内岁月的雕痕。身为广州绣品厂的“镇厂之宝”,许炽光出身刺绣世家,是许家第四代广绣传承人,其家族从事广绣140多年。

  清嘉庆道光年间,十四五岁的许练成来到广州城学刺绣。由于生性聪慧,深得师傅欢心。满师之后,师傅把女儿许配给他。后来,许练成夫妇成为广绣行中著名的“黄金拍档”,许氏家族开始了一段跨越百年刺绣历史。

  1931年出生的许炽光从6岁开始,便跟随父亲学习刺绣。绣花鸟人物,善动脑筋的他年纪轻轻便技艺不凡。1950年刺绣社评定技术等级时,仅20岁出头的许炽光便被评为最高级别八级,成为当时行业内最年轻的八级技工。

  岁月的积淀浸润着古老艺术。如今,从事广绣事业70多年的老人,还掌握着近30种不同的广绣针法。本该安享晚年的许炽光为了不让广绣艺术陷入失传状态,在退休多年后重返工艺厂,重拈绣花针,手把手将一身技艺传授给年轻的徒弟们:“我还做得了,就一直做下去。现在最大的遗憾是,已经没有男青年愿意学刺绣。”

  始于唐代的广绣,与苏绣、湘绣、蜀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广绣精密细微,针法多变,色彩浓艳,堪称中国民间艺术的一颗明珠。据记载, 唐代广东刺绣的工艺水平已非同一般,因此受到皇室的特别青睐。唐玄宗时,因岭南奉献给杨贵妃的绣品格外富丽精致,当时的岭南节度使张九皋被加官三品。

  “男工唱主角”可谓广绣的一大特色。许炽光认为,当年广绣市场竞争激烈,对绣工技艺的要求不断提高。有养家压力的男工比女工更有锤炼手艺的动力,久而久之便在技法上超越了女工,成为行业内的技艺翘楚。随着时光推移,广绣曾有“三千花佬”的传奇以及“传男不传女”的传统。

  历史上,广绣也曾走出国门,开启了一段风靡欧美的“外贸传奇”。1514年,一位葡萄牙商人在广州购得龙袍绣片,回国献给了国王。从此,广州绣品经葡萄牙人之手开始输出国外,逐渐扬名海外,开辟了广绣的对外贸易通道。随着广绣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在当地皇室贵族等上流社会掀起了一轮抢购广绣刺品的热潮。

  不久后,广绣通过“大帆船贸易”开始运到美洲地区。17世纪,广州的外贸航线有了新发展,开辟了到北美洲、俄罗斯和大洋洲的航线。尤其是广州“一口通商”时期,广绣发展迅速,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刺绣行业。时至今日,英、法、德、美各国博物馆都藏有大量的广绣。

  时光流逝,千年广绣风韵犹存。如今,许炽光有一个心愿,收到一个天分好的男徒弟。在他看来,绣花的人要能坐得住,“不能太聪明活泼,要有一点执著的笨拙”。曾有徒弟问许炽光,为什么80多岁还要坚持绣花?老人答道:“以前,老前辈对我说过‘广绣看你的了,不能在你这一辈手上消失’。于是,我就做了一辈子。”

1 2 3 共3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