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呼唤大写意?-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业内动态

为什么我们呼唤大写意?

中国绘画精神的寻找与重塑

2018-04-16 08:29:46  来源:新民晚报

  重振写意精神的时代要求

  作为中西文化的交汇点,自民国以来,上海一直以开放的视角和包容的精神享誉世界。作为新文化运动重镇,上海文学、艺术的发展自上世纪初一直扮演着先锋派的角色。作为中国新美术运动的奠基人之一,刘海粟无疑是中国艺术精神的代表。

  20世纪上半叶,在刘海粟对艺术理念的坚守下,中国新美术运动得以从观念的探讨落实到新一代的美术实践当中。他始终贯穿着中西文化融合的文化理想和信念,而他所提倡的中西融合理念,是基于西方表现主义与中国传统绘画写意精神相结合,让他的艺术创作和探索不仅超越个人,也与时代的演变和发展紧紧相关联,成为影响中国现代美术的重要力量。

  而在当代,什么是当代的写意精神?它如何能够继续随着时代前行和发展?我们在当下重新提倡写意精神,又有什么意义?

  中国画创作的“根”与“源”是笔墨,写意画的传承首先也应该是“笔墨”。南朝·齐画家谢赫《古画品录》中所提出绘画“六法”中,将 “气韵生动”作为整个中国绘画的灵魂所在和最高标准,它代表着中国绘画的内在韵味,也表现绘画生命和精神,这也是评价所有中国画创作、批评和鉴赏所遵循的最高总则。

  但是,今天我们再提写意画,与其说是对传承至今的写意画背后的艺术趣味的怀念,不如说是对当代中国绘画“精神”性的寻找与重塑的需求,承载着中国优秀文化基因,又如何面对传承与创新,这是所有艺术创作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都需要面临的问题,写意画也同样如此。

  而持续关注与表达当代的文化与精神,开创具有时代风范的写意新风,这是在新时代对当代“写意”创作提出的更高要求与命题。它要与当今时代紧密结合,尤其是身处纷繁复杂的商业社会当中,艺术也许能够成为我们心灵最后的一方净土,如何将写意精神和现代精神两者之间加以融汇,是所有当代中国画家的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神,反映当下现实社会,也是当今艺术家的责任与担当。

  这也对艺术家创作的“个性”化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中国写意画需要笔墨功夫、文化、修养、境界与精神,如何展现既有传统的笔墨、又具时代精神、同时还具个性的创作,这是当代艺术家面临的“自我”挑战。

  尤其在当今时代,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文化等各个层面,对于艺术家而言,如何能既坚守本“源”,又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跳出个人固有的艺术定式与观念,用“双向”的艺术思维拥抱所处当今时代的变化,寻找艺术新的可能,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代艺术家的机会与挑战。

  而重新强调写意与时代精神,对于繁荣美术事业,提升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地位也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或许我们在审视近几十年的中国画作品会觉得,当今审美品位日趋相同,似乎离本民族文化意识越来越远,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绘画发展千年至今的艺术与精神,它既是永恒的,又是动态的,它应该随着时代发展和更新,与民族、传统、当代社会三者结合。

  所以,重提写意精神也是基于一种大格局下文化发展的需求,它不是固步自封、照搬传统,而是坚守本质、融入时代、独具个性及文化复兴的强烈需求。

1 2 3 4 共4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