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首届文旅创新周庄论坛-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艺术沙龙

2018首届文旅创新周庄论坛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开创古镇发展新境界

2018-07-10 08:51:01  来源:中国文化报

  罗炯荣(浙江远见旅游机构设计集团创意设计总监):

  我从携程旅游上看游客评点,看到了游客对周庄、乌镇、西塘3个古镇景点的评价。相同的评价中,关键词是江南水乡古镇、地方小吃、景色很美、民风淳朴、古建精美等。但其中有3个评价不太一样:周庄,孩子喜欢;乌镇,管理规范;西塘,适合情侣。由此可见,周边的古镇“大同”“小异”。对于“大同”我们暂且保留着,“小异”往往可能会是一个卖点,是客观的市场反应。

  古镇创新的一步——通过互联网数据读取市场反馈,把“小异”放大。品牌的表达,是理想、感性的认知。感性的认知是模糊的体验,所以只做品牌表达是不够的,更需要内容,就是一系列精准的业态,因为业态是可以被游客实实在在体验到的。业态如何升级?我这有“变态三法”:第一变是“老店创新”, 第二变是“植入网红”,第三变是“传统转型”。

  何艳珊(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教师):

  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珍品,但是在当前流行文化、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却常常被看作阳春白雪,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何让古老的昆曲艺术在小镇空间中重焕生机,我认为关键在于处理好艺术创新和文化传承之间的矛盾。

  我记得曾看过“新乐府”改编的昆曲《山桃红》唱段。这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改编作品:首先,在舞台布景方面,大舞台中间又给两位昆曲演员布置了一个小舞台,这个小舞台将昆曲演员的表演和流行音乐式的乐队伴奏隔离开了,因此并没有破坏昆曲的“虚拟性”特征;其次,两位戏曲演员的唱腔、身段、伴奏等也都符合昆曲的“程式化”要求;最后,昆曲的表演总体上体现出了写意的风格。因此,这种创新的形式虽然添加了很多原本不属于昆曲的元素,但整体上给人的感觉并没有破坏昆曲的韵味。昆曲艺术既不是写在权威著作中的概念,也不是存储在博物馆里的古董,它作为一种活生生的文化现象,理应用现代人可以接受的形式融入到现实生活中来,用创新形式来适应现代人的审美标准、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当然,与此同时,昆曲的创新也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处理好“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时尚是随着时代变迁的审美形式,而风格则是持久的文化积淀。昆曲艺术中蕴含了悠久的文化积淀,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独特审美趣味,完全可以作为一种“风格永存”。如果我们再用创新、国际化的形式把其中的文化精髓开发出来、推向世界,昆曲艺术就可以在世界舞台上引领时尚潮流,成为中国文化领域的国际品牌。

第1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共8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