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古镌今的中国现当代水印版画-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艺术空间

汲古镌今的中国现当代水印版画

2018-02-02 10:35:09  来源:人民网书画

  西洋的科技终于破门而入,古老的木版印刷业顿入窘境,幸有鲁迅和郑振铎联袂扶持传统技术的维系,始为后人的学习和借鉴、乃至之后希冀“让古老传统延续于当代艺术作品之中”的艺术家们的理想,提供了活着的技术范本。适逢社会上下对审美、尤其是对本土艺术的欣赏需求日增,在文化巨人们的臂弯里存活下来的木版水印技艺,终于等到了转型的契机和发展的盛期。

  端赖数代新中国版画艺术家们的创作实践,如点石成金,使得存活于复制工程中的传统技艺,转型为艺术家手中极富生动表情和拓展空间的艺术语言,跻身于现代视觉艺术的殿堂,独具魅力。

  仅就尺幅而言,它们已经远远超越了昔日于斗室、案头或掌中把玩的“雅品”形态,具备了能在公共性的展览空间中登堂入室的视觉体量。而在表现语言、制作技艺的创造性和丰富性上,则更是有脱胎换骨的巨变。仅用“传统”二字,已远不能概括其面貌和内涵;同时,它又毋庸置疑地只属于中国,仍然与中国人独有的审美取向保持着水乳交融般的血缘关系。

  中国人之于图像,讲求气韵或精神,又或是笔墨和性情;总之,是不满足于外形上的肖似。水印木版画中由宣纸、木材和水墨共同构建的视觉呈现,也应该可以视为与图形共生的形象,是一种长于抒发情愫的民族性的语言。墨汁和水性颜料在宣纸的纤维中卷云吐烟或凝玉含珠,时而明丽清澄如渡春江,时而又散淡枯瘦如阅冬山。那种因“水性”而来的、带有湿度的温润气息,由中国人与自然相依相亲的生存理念而生,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血脉中的诗性情怀;它与国人心目中“和谐、和善、和美”这一亘古不易的审美理想,保持着最直接的对应关系,也为这一理想在版画范畴中的实现,提供了最有效的物质和技术的载体。

  今天,因为诸多当代艺术家的艺术个性和创造性的介入,使得这个古意苍苍的“水性”载体,具备了在当下发言的当代姿态。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