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的敦煌样本-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艺术空间

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的敦煌样本

2019-04-19 13:03:27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的“敦煌样本”

  3月初的敦煌,冰雪未融,春寒料峭。南起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连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这里有令人流连忘返的“万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有叹为观止的“彩云充满乐飘空,仙女飞天劲舞丰”。当乐尊和尚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后,莫高窟凿壁开窟的声响延绵上千年。

  这座“文化艺术圣殿”承载了佛教、绘画、塑像、中西文化交流的灿烂历史,历经一千余年的兴起、废弃、重生的命运,它的内在魅力为何丝毫未减,越来越呈现出“年轻的表情”?

  科技创新助力敦煌文化遗产保护

  “看完球幕电影,身临其境,再去古老的石窟里感受更多了一份敬畏”“相对于实体参观,数字电影不仅能看得更清楚,而且可以帮助人类永久保存这一世界古老的历史遗产”……在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不少游客连连感叹,观看《梦幻佛宫》球幕电影,恍若置身于一个个异彩纷呈、如梦如幻的洞窟之中,精美的塑像似乎触手可及,绚丽的壁画近在咫尺,细节纤毫毕现。由单一参观洞窟变成“总量控制+网上预约+数字展示+实体洞窟”的旅游开放新模式,球幕电影达到8K影像技术级别,可投射出8800万像素点,实现对极具艺术价值的文物数字化还原和保存。

  “数字电影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旅行体验,这种参观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又缓解了旅游旺季游客剧增对敦煌莫高窟文物造成的压力”,敦煌研究院原院长王旭东介绍,“就传统文化而言,科技让人更加容易理解传统文化,从而让人们更好地掌握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能更有效地传承。”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敦煌研究院就着手将先进科技与文物保护理念对接,搭建了集数字信息采集处理、技术研发与应用为一体的系统平台,将洞窟、壁画、彩塑及与敦煌相关的文物加工成高智能数字图像,汇集成电子档案,构建出多元化、智能化的石窟文物数字资源库。经过近30年的探索实践,敦煌研究院完成了敦煌石窟206个洞窟的数据采集和100多个洞窟的图像处理、140个洞窟的三维扫描和虚拟漫游节目制作,中英文版本的“数字敦煌资源库”先后面向全球上线,实现敦煌石窟30个洞窟整窟高清图像的全球共享。截至目前,“数字敦煌”资源网的全球访问量已超过700万人次。

1 2 3 4 5 共5页

编辑:翟亮亮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