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第一村”规划4条文物径-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艺术空间

“乞巧第一村”规划4条文物径

珠村保护规划公布恢复岭南水乡风貌 民居可做主题旅馆

2019-10-17 14:11:55  来源:广州日报

珠村以“乞巧”风俗闻名。(资料图片)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莫伟浓 摄

  珠村享有“中国乞巧第一村”盛名,也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10月16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了《天河区珠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规划以“乞巧”等传统文化习俗为核心,整合与串联重要历史文化片段,规划4条文物径,强化旅游配套设施,梳理联通历史水系,恢复珠村岭南水乡风貌;同时鼓励对村内祠堂、民居等进行活化利用,开设乞巧博物馆,引入主题旅馆、特色餐饮等。

  珠村以“乞巧”风俗闻名,2010年,以珠村乞巧为代表的天河乞巧习俗入选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村连续十多年举办广州乞巧文化节,具有海内外影响力。珠村还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赛龙舟、醒狮、广绣、粤曲、灰塑、广东音乐等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可在珠村中找到传承,是广府文化传承的生动实例。此外,珠村还是典型的岭南水乡,呈现“村环水、水环村”的格局;潘、钟两大主姓聚族而居,十三房支聚居区域形成村内十三社;村内以传统街巷为骨架呈现梳式布局,围绕祠堂、水塘周边形成公共开敞空间核心。其中潘氏宗祠、北帝古庙等宗祠古庙和少量传统民居尚存。

  本次研究范围为村域范围,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规划范围为广园路以南部分,与村庄规划编制范围一致,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保护目标是:普查梳理珠村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价值与特色,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划定合理的保护范围,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

  规划提出,保护珠村“村环水、水环村”的自然格局和以宗族聚居为特色的人文格局,包括古村传统风貌和整体山水格局、传统街巷肌理、宗祠、寺庙、家塾及传统民居等;此外,保护以乞巧文化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保护对象包括:深涌的三条支涌,大塘、孖塘等水塘,北部的鹤鸣山、走马山、大灵山等山体,北帝古庙、梅隐潘公祠、潘文治将军故居等27处文物,2处历史建筑线索,30处传统风貌建筑线索,还有1处木棉树和4处社坛等。

1 2 共2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