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热爱,一直行走在湖湘民间-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职工艺术

湖南省常德市津市文化馆退休人员王泸

因为热爱,一直行走在湖湘民间

2018-03-27 08:11:03  来源:中国文化报

王泸在介绍他的作品。 贾艳 摄

  在湖南省常德市津市文化馆退休人员王泸的家中,不到两米宽的阳台上略显拥挤地摆放着一张漆迹斑驳的书桌,两侧码放着他搜集的地方文化遗产资料和多年来创作的文学作品,足有半米高。旁边不起眼的小木桌上,摆满了荣誉证书,有的已经褪色,其中一个是2017年由湖南省文化厅颁发的“最美基层文化人”证书,颁奖词写道:“因为热爱,这个出生重庆的外乡人,一头扎进湖湘民间文化中,唱戏、说书、撰稿、主持,他将生命的每一分钟都融进当地文化的收集、整理、传播中,他的著作填补了400年荆河戏无史籍的空白。”

  从上世纪60年代起,王泸经常骑着一辆老式单车,到津市、澧县及周边的100多个乡镇、村组,拜访当地精通渔鼓、三棒鼓、丝弦等技艺的民间艺人。车上挂着一个挎包,里面装着笔记本、搜集的素材和一些干粮。王泸一边看艺人表演,一边速记唱词,每天保持2000余字的速度记录素材。王泸的初衷是希望民间文化能够留下来、传下去,他搜集的内容囊括曲艺、故事、建筑、服饰、饮馔、风俗等多个方面。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王泸撰写出版了《兰津芳韵》《嘉山傩韵》《孟姜女后传》《荆河戏艺术探源》《王泸话津市》5部专著。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何玉人评价王泸的《荆河戏艺术探源》是“当代中国戏曲史上具有鲜明剧种风格的重要学术成果”。

  王泸创作了大量小说、散文、论文、电影剧本,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市相关奖项,被当地百姓亲切地誉为“津市民间文化第一人”。王泸还创作了大量取材于老百姓身边事的戏剧作品。2003年,他以白衣乡村民主动赡养孤寡老人的事迹改编的说鼓《三个妈》深受群众喜欢,获得当年常德市农村先进性教育文艺汇演二等奖。王泸曾跟当地电视台合作,开设电视讲座节目《王泸话津市》,当起本地的文化宣讲员。“不少在外地工作的津市人回来以后,看了节目才知道咱们津市的文化那么丰富多彩。”王泸欣慰地说。

  在王泸的书桌上,有12本由他自编的手写教材。最早的一本是编写于1986年的《戏曲技能讲座提纲》,是他进入津市市文化馆后,下乡搜集“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资料时,为给一支业余荆河戏剧团进行辅导,花一晚上赶写出来的。王泸便借着普查机会,逐村为老百姓讲解文学写作知识和戏曲理论知识,规范民间艺人表演,删除低俗内容。其间,他先后编写了《文学讲座提纲》《小品讲座提纲》等教材。此后30余年,王泸又根据学生、工人、广播员等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编写了《演讲技能讲座》《湖湘文化讲座》等教材,举办了小品表演班、戏剧创作班、戏曲表演班、民间文学培训班、地方文化讲授班等,辅导文艺爱好者1万余人。王泸至今记得1985年为戏曲表演班辅导时的情景,400多位学员中,既有业余剧团的演员,也有爱好文艺的群众,大家跟着他的示范,一起做正反云手、开山字、骑马拉弓,场面十分壮观。

  一次,王泸下乡辅导淋了雨,发起高烧,幸好一个老乡认出了他,把他及时送到了医院。“老乡唤我一声‘王泸老师’,说在农村为他们讲课的人不多,自然认得出。”王泸说,“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只有与老百姓情感相通,才能更好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离2018年春节还有半个月的时候,王泸收到了津市春节晚会节目组的邀请,请他对节目编排、服装、舞台调度等进行把关。这让王泸回忆起1985年他辅导津市窑坡乡村民自办的春节晚会,“当时开展起来并不顺利,我先从有文艺基础的村民突破,通过辅导一批,带动一批,最终拿出了相声、舞蹈、竹马灯等节目。”王泸说。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能一把抓,要讲究方式方法。”多年组织辅导群众文化活动,王泸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99年,担任津市首届民间艺术展演的总策划时,他通过在各村建立文化联系员、派文艺专干下乡辅导与抽查并行等方法,调集了9个乡镇的民间艺人参演,演出当天,龙灯狮子、高跷、采莲船等多个民间传统艺术轮番登台,吸引了9万余名观众。

  如今,退休多年的王泸仍然很忙,经常为津市文化工作提提建议、给群众文化活动把把关、为艺术团队写写剧本等,他也经常到村里走走,听听大家新创作的唱词。虽然年事已高,但王泸乐在其中。“王泸老师深扎基层、挖掘地方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钉子精神,是值得我们年轻一辈文化工作者学习的。”津市市文体广新局党组书记钟柯感慨地说。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