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修:惜物之心换来残器重生(组图)-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职工艺术

漆修:惜物之心换来残器重生(组图)

2018-06-01 08:50:13  来源:北京日报

这件紫砂器是名家作品,漆修的时间虽长,但成本不高,而且附加了新的韵味。

田志力在传授大漆修复技艺。

  一、大漆如胶

  树割漆,与蚕吐丝、蜂做蜜一起,并称为中国古代农业的“三大宝”。据考证,中国发现、使用天然大漆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八千年前的跨湖桥文化。国人对漆器并不陌生,以大漆涂于器物表面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器型优美,光彩照人。但并不为国人熟悉的,是大漆的另一重功能:修复器物。其实,大漆具有天然的黏合性,是理想的修复粘贴剂。

  不少人将“大漆”与日常生活中的油漆、清漆混为一谈,认为其有毒害。其实,观察“漆”字的形态,就能看出其所代表的物质:左为水,右为上木下水,中间左右各一撇,如同插入树干的竹片,将木中液汁导引而出。漆,是从漆树韧皮部流出的纯天然黏性浆液,其中含有高分子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等。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漆,是大漆,又名生漆、土漆、天然漆、国漆,具有防腐蚀、耐强酸、耐强碱、防潮、绝缘、耐高温等。

  早在新石器时代,生漆便被智慧的先民采用。史籍记载:“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庄子·人世间》中,也有“漆可用,故割之”的记载。

  据田志力介绍,大漆之所以被称为大,跟它的本真特性不无关系。首先,大漆纯粹。它是树分泌的液体,如同人的血液、乳汁,具有原始的自然属性。其次,大漆为可再生资源。漆树可不断种植繁衍,为人类所用;再者,性能稳定,保存长久,出土最早的漆器是八千多年前的漆弓。更为可贵的是,大漆还具有百变的特质,既可以涂饰又可以塑形,几乎可以改变一切物质形态。因此,其特有功能之一,便是修复。《说文解字》中说:“桼,木汁,可以髹物”,描绘的正是大漆优质的修复力。传统工艺中,古琴、家具等的合缝工序都会用大漆粘接。

  虽然中国掌握大漆修复技艺的历史很早,在明代黄成所著的《髹饰录》就有漆修古器的记载,但介绍的技法如“云缀”等语焉不详,据王世襄先生考证也无法肯定。日本将中国陶瓷烧造技术、漆器制作技术引入后,逐步进行了本土化改良。据传在日本桃山时期就有了漆修陶瓷的技法,用大漆黏合补缺并施以金粉或金箔装饰的手法,被称为“金缮”,是非常受尊重的一种工艺技法。

  此前,中国修复陶瓷等器物的方法多为“锔”,即以订书钉一样的方式修补破损器物。这一手法虽然牢固,但需钻孔打眼,过程不可逆,遇到薄胎、缺肉,也很难处理。与之相比,大漆修复虽然耗时漫长,但对器物没有伤害,修补表面也更为平整。

  在国内,民间藏品浩如烟海,大漆修复对于许多藏家来说,是恢复器物生命力的珍贵手艺。相对于博物馆力图还原的修复理念而言,大漆修复并不单纯追求复原,而是增加了二次创作的元素。

1 2 3 4 共4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