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掌门人”收下首批“国际学徒”-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职工艺术

非遗“掌门人”收下首批“国际学徒”

从卖产品到“卖生活”、变社会资源为旅游产品,杭州引领城市旅游新变化

2018-07-03 08:25:10  来源:杭州日报
    原标师:杭州8名非遗、文化“导师”破例收下首批“国际学徒”

  坐在万事利丝绸文化博物馆内的缂丝机前,塞尔维亚女孩Djuka(杜卡)在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不停地换着梭子来回穿梭织纬,用拨子把纬线排紧,试图将预先设计好的图案勾绘在经面上。因为是第一次尝试缂丝技艺,尽管有些难,但她还是直呼:“太有趣了。”

  这是今年上半年杭州市旅委推出的“杭州学徒体验计划——我在杭州学手艺”,甄选出16名在江浙沪生活、学习、旅游的外籍人士,向万事利集团、王星记、西泠印社等8个社会资源国际旅游访问点的“导师”拜师学艺,在帮助外国游客感受杭州非遗文化的同时,也开通了最接地气的杭州生活旅游方式。Djuka(杜卡)便是16名“国际学徒”之一。

  非遗“掌门人”破例收徒

  亲拟教学大纲亲授秘诀

  上周,在“杭州学徒体验计划”项目中,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华亲自授课,他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为两名亲自挑选的“国际学徒”讲解丝绸文化。尽管是第一次与丝绸技艺的亲密接触,但来自塞尔维亚的Djuka(杜卡)与来自德国的Lena Gaessler(莱娜·盖斯勒)听得意犹未尽。

  针对“国际学徒”的授课,李建华为她们精心设计了教学大纲,涵盖文化课、考察课与互动课,他甚至把课堂直接搬到了万事利丝绸文化博物馆内,让两名国际学徒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丝绸文化。

  致力于丝绸文化研究和传播30年,李建华对于丝绸文化的传播有着自己的想法。他说,中国人对于丝绸有着天然的共鸣,而外国人则不一样,要让她们读懂丝绸,首先要认识丝绸的时尚美与丝绸文化,只有爱上了丝绸与丝绸文化,才能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所以在课堂上,李建华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跳出丝绸讲解丝绸,带领两位国际学徒认识最具东方特色的丝绸文化魅力。

  Djuka(杜卡)与Lena Gaessler(莱娜·盖斯勒)都是第一次来到中国,第一次听老师讲解丝绸文化,第一次坐在缂丝机前体验古老的丝织技艺。“这一切都是那么神奇,又是惊喜”。Lena Gaessler(莱娜·盖斯勒)说,尽管来中国已有两年的时间,但与中国文化接触最多的便是书法,又或者是品尝杭帮菜,从没有想过还有这么多传统文化项目可以体验与探索。

1 2 共2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