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缬与自然来一场心灵对话(组图)-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职工艺术

染缬与自然来一场心灵对话(组图)

2018-08-09 09:53:45  来源:北京晚报

  

王丹在公益讲座中带领观众现场体验染缬技艺 

  苏木煮沸,便得到一盆橘红色;栀子花煮过过滤可以染出黄色;艾草能与丝绸结合,为其染上一抹夏绿;对骨螺腺体提取后,便能收获高贵紫色……大千世界,人间草木,花鸟鱼虫,古人对其缤纷色彩萃取提炼,与素色织物结合,便是染缬。

  近日,北京艺术博物馆馆长、染缬技艺传承人王丹将父亲王生前关于染缬的研究成果整理成册,出版《染缬集》,为公众带来染缬的前世今生。在她和父亲看来,染缬更像是与自然的一场对话,在心静之中学会敬畏自然,敬畏人的创造力;让土里的根、不起眼的果皮都拥有展现美的机会。

  父亲被誉为染缬研究第一人

  染色具有悠久的历史。王丹介绍说,1856年英国化学家珀金发明了第一个合成染料马尾紫。“也就是说,在1856年之前,全世界用到的颜色全部来自于自然,无论是绘画还是衣服上的颜色,都是天然的产物。他们可能来自矿物质,也可能是来自植物。”

  就我国而言,早在周朝,天然染色就有了历史记载,并设有管理染色的官职。染缬,是古代丝绸印染工艺的总称。如果细分的话,染与缬其实是两种不同的工艺:染就是上色;而缬是一种“防上色”工艺,即防止织物的部分被染上颜色。“所以我们说,染是独立存在的,而缬是依托于染才存在。”

  最早是沈从文先生根据工艺的不同将染缬分了三大类——绞缬、蜡缬和夹缬;后人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灰缬。王丹的父亲王作为沈从文先生的助手,协助沈从文完成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这一巨著。他本人曾多年从事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作为纺织考古方面的专家,在纺织技术史研究和丝织品保护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他曾主持修复了满城汉墓金缕玉衣、阿城金墓绣罗鞋等,并主持了马王堆一、三号墓的发掘和丝织品保护、江陵楚墓丝织品保护、法门寺出土丝织品保护等大型文物保护工作,对中国古代纺织技术史研究和丝织品保护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染缬其实是丝织品研究的一个分支,之前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我父亲也没有把它作为一个主业来做,但是三十多年一直没有停止相关研究。”因而,也有人把王誉为“中国染缬研究第一人”。

1 2 3 共3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