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青:一把扇子 一代传承(组图)-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职工艺术

孙亚青:一把扇子 一代传承(组图)

2018-09-27 10:46:09  来源:杭州日报

  

宫团扇《凤穿牡丹》 

  创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的王星记扇子,与杭州丝绸、龙井名茶齐名,号称“杭州三绝”。王星记扇子是浙江省首批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品种,制扇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孙亚青,是王星记的掌门人。从15岁开始学做扇,她一做就是四十余年。作为行业带头人,她希望把王星记打造成代表中国走向世界的传统品牌,让百年品牌长久延续下去。

  创新引领 小小扇子展现时代特色

  孙亚青对于扇子的喜爱,是发自于内心。学生时期的她,常常提早做完功课,帮助大姨在简单的扇面扇骨上粘贴做外加工,“哪怕边上站着看她做扇子也是好的。”1976年,孙亚青进入王星记扇厂当学徒工,刻苦学习各扇制作技艺,不久成为好苗子被时任厂长俞剑明派送到苏州制扇厂,和其他9位技术骨干专门学习交流檀香扇制作技术。1992年,厂里培养她做车间主任,孙亚青逼着自己学习掌握所有的制作工艺,了解所有的工艺流程。

  在她的字典里,一直有着“坚持”和“拼搏”这两个词。1994年,“天工艺苑”商场的一场大火让王星记元气大伤,孙亚青不离不弃,积极参与厂里生产自救。此时,王星记受大环境影响生产经营已陷入危机,到了1999年,负资产达到170多万元,连续亏损长达10年。孙亚青临危受命担任了王星记厂长,挑起了重任。她带领职工参加全国展会,了解市场行情,调整产品结构,上任一年便扭亏为盈。2000年,王星记扇厂改制成“杭州王星记扇业有限公司”:孙亚青成为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她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从本质上改变工人的思想观念,由“吃老本”转变为“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经营”的“三条腿走路”,让作品走出国门,走向国际。

  檀香扇的“拉花”技术一直是孙亚青的拿手“绝活”。30多道工序,不仅需要深厚的技术基础,更是力气活。“在薄薄的扇面上,用锯子拉出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小孔,这成千上万的小孔将通过千变万化,融合成一个精美完整的镂空图案。”孙亚青介绍说。“扇子是指尖上的功夫,有时我们纯粹依靠手感展现弧度。”在孙亚青看来,不同扇子有它不同的工艺和不同的制作方法。同时,在选料上也相当有讲究,如市玉扇骨要选用五六年以上的淡水竹,“东西越陈越好,竹子亦是如此。”从扇子造型到画面布局,从图案造型到表现手法,为打造一把小小的扇子,孙亚青呕心沥血,将匠心发挥到极致。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条件的改善,如今,扇子已经不再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如何让实用和艺术更加融合?如何让艺术贴近百姓生活?它不仅体现于人们对扇子的使用,而且更在于对一把扇子的欣赏。近年来,孙亚青一直在研究:“艺术是无国界、无区域的,美的东西也是相通,扇子既可以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更可以作为时尚符号。”在她的带领下,王星记不仅在制作工艺上花心思,在设计上下功夫,从传统文化中挖掘新元素,在时尚风潮中延展扇文化。“涌现了一批文创新品。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如此之快,要赋予扇子新的生命,赋予它现代文化的精神符号,让它鲜活起来。将扇子的时尚感,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才能进一步引领市场。”

1 2 3 共3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