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陶塑古法 融入时代审美-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职工艺术

陶塑瓦脊工艺入选中山市级非遗,小榄父子传承技艺近40年

坚守陶塑古法 融入时代审美

2018-11-16 09:31:28  来源:南方日报

  岭南的11月,正是入冬节气,白昼渐短。

  下午四时,天色明亮,温度湿度适中,是烧陶的好天气。在小榄镇菊城陶屋内,陶屋的主人何湛泉带领着陶艺工人们举行点火仪式,祈祷这一次烧制顺利完成。

  在何湛泉看来,这套已经坚持了30多年的流程,代表了手工陶塑工艺人对传统的尊重与坚守。

  入窑的陶器,在1250摄氏度的高温下,历经16至18个小时的烧制出窑,矿植物颜料在高温下产生化学反应后,灰白色入窑的陶器变成明亮艳丽的万紫千红。柴烧龙窑古法制陶技艺,赋予了它们古朴的造型、色彩与美感,让它们呈现出了与量产陶器不一样的气质。

  距离菊城陶屋50公里的三乡巨龙文博园内,一座陶艺博物馆正在紧张地建设当中。何湛泉的小儿子,今年25岁的何大智已经在工地监工了近一年的时间。待陶艺博物馆建成后,将收藏何湛泉30余年来所收藏的珍贵陶器。到时,何大智也将拥有自己的工作室。

  2018年10月,何湛泉所坚持的传统石湾陶塑技艺中的精华部分——广东传统建筑陶塑瓦脊制作工艺入选广东省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项脱胎于佛山石湾陶塑业的传统技艺,在中山小榄得到了继承与发扬。

  1 开启:父子从小学习陶塑技术

  陶塑瓦脊,是传统岭南建筑中的重要装饰,也是绽放在明清古建筑屋脊上的艺术之花。那些色彩艳丽的花鸟瑞兽、风土人物,展现了时代风情,显示了传统陶艺水平的高超和出神入化。

  38年前,17岁的何湛泉出于对陶塑的浓厚兴趣,决定前往佛山,师从民间老艺人劳直,学习陶塑技艺。1985年,何湛泉与师傅一同接过了广州南海神庙的瓦脊修复工作,开始了自己研究明清陶塑瓦脊创作与修复的漫长生涯。

  与少年时期便外出学艺的何湛泉不同,何大智出生时,何湛泉已是小有名气的陶艺工匠了。“我们从小就在泥巴里长大,我最早的一件作品是在4岁左右完成的。”自幼接触陶艺制作的何大智,每年寒暑假都会在父亲的指导下完成一些自己的作品。

  在何大智出生、成长的90年代,正是何湛泉创办的菊城陶屋逐渐打响名声的时期。由于多次出色完成了古建筑陶塑瓦脊的修复工作,何湛泉逐渐成为名声在外的陶塑工匠。待何大智成年时,何湛泉已经成为行业内权威的陶塑瓦脊技艺大师。

  从配泥、配釉,到泥坯塑制、上釉,每一道工序,何湛泉都尽可能还原古法。釉仍是采用古法矿植物炼制,绝不使用化学颜料;泥坯塑制纯手工完成,每一个成品都独一无二;以柴火龙窑烧制陶器,由经验纯熟的老师傅掌控火候。对古法的坚持看似落后,却使得何湛泉的作品拥有明清陶塑瓦脊的古韵。

1 2 3 共3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