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的“守”与“破”-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职工艺术

非遗保护的“守”与“破”

2019-06-11 14:05:14  来源:福建日报

  6月8日,我国迎来了第3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从2006年“文化遗产日”的设立到2017年更名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快速地走入人们的视野和生活。2011年6月,我国出台了第一部保护非遗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从此非遗保护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6月1日,福建省非遗保护的重要里程碑《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正式实施,为推动具有福建特色的非遗保护工作可持续开展奠定了坚实、科学的法律保障基础。今年遗产日福建省非遗系列活动的主题为“非遗保护 中国实践 闽台传承”。面对新时代、新主题,在十几年的摸索实践中,我省非遗保护迈上坚守与创新发展之路。

  坚守:保护为主,抢救“濒危”

  不用钉、不用铆,只用一根根木棍,就搭建出中国传统的木拱桥造型。6月8日,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福建主会场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展位,记者看到,老少游客纷纷拿着小木棍,在传承人的教授下饶有兴趣地体验该项技艺。

  而对面的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展位,传承人对“水密隔舱”制作的讲解,也引得众多观者惊叹叫好。

  目前,这两项技艺都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国最主要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是抢救性保护,这一方针是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一致的。”我省文保专家梁祥霖指出,我省本月起实施的《条例》,就是坚持保护为主,强调对濒临消失的代表性项目,本省、本地区特色以及特有的文化形态项目,实施优先原则。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保存,是非遗保护的最基础性工作,而后才是传承和发展。”梁祥霖认为,以往,对于政府非遗保护工作,要求涉及各方面,而这次《条例》明晰了政府职能,其主要做记录、整理、保存工作,及出台管理的方针、政策,而大量的传播工作则给社会各层面。

  “即使是生产性方式保护非遗,其着眼点也在于保护。”他说。《条例》强调,坚持合理利用,规定应当注重传承非遗的工艺流程和核心技艺,保持其真实性、完整性,保护非遗的核心价值和文化内涵,以及其在自然演变过程中可以依存的文化风貌和文化生态,不得歪曲、贬损和过度开发利用。

  梁祥霖认为,在开展生产性方式保护过程中,一定要坚守住“非遗”项目手工制作方式和手工技艺这一底线,一旦项目的制作工艺完全机械化,将会断送“非遗”项目的生命,丧失了它的文化价值。

1 2 3 共3页

编辑:翟亮亮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