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造“金字塔”尖的大国工匠李德喜-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职工艺术

江南之地“锦绣天下”

织造“金字塔”尖的大国工匠李德喜

2019-12-25 10:26:38  来源:人民网

  “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这是明末文人吴村梅描述的中国云锦。

  “更唐装宋锦,为伊奁赠,送入门来。”这是清樊增祥记载的宋锦。

  历史悠久、纹理绮丽、萋兮斐兮……云锦、宋锦、蜀锦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锦”,乃是中国传统织造技艺的集大成者。

  2019年岁末,上海最有海派风韵的田子坊里,一场名为“锦绣天下”的云锦·宋锦工艺展给冬日的江南里弄增添了很多色彩。

  游人有幸与千年织锦不期而遇。不过,不期而遇的,还有一位极为低调来自苏州的大师。

当代丝绸织造技艺大师李德喜

  他,19岁从事丝绸制造,一做就是48年,织造已然融入他的生命。

  他,成功复制故宫博物院大量丝绸织物,业内唯一复制出唐代法门寺唐罗。

  他,就是被称为“织圣”的当代丝绸织造技艺大师——李德喜!

  4万梭!这就是大国工匠

  在田子坊的展厅里,数件仿制清代小龙袍的云锦织品精致异常,惹得游人纷纷驻足观看。谁能想到,这些小龙袍乃是按照原版比例缩小,花纹分毫不差。

  “原版龙袍织用了4万梭,小龙袍也是4万梭!”为了复制,李德喜查询了堆积如山的资料,“袖长、衣长都有讲究,而早先资料中有些专家的数据并不精准。”

  千年历史的云锦主要产地为南京,因其花纹灿若云霞而得名。古代两个匠人一天也只能织5-6厘米云锦,“寸锦寸金”。而宋锦发展于唐代织锦,盛于宋朝得名,以苏州产地的为代表,纹样典雅,质地坚柔,多用于服饰、书画和锦匣的装裱以及室内陈设等。

  自古,云锦、宋锦、罗、绡等丝绸制品工艺复杂,入行成大成者,需要极大定力。

  48年前,秋日明媚,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踏进了白墙黛瓦的苏州吴县二丝厂。从那刻起,厂里的人对这个积极肯干、勤奋好学的小学徒印象极为深刻。

  20年,从一个青涩学徒,到技艺精湛的骨干,李德喜也走上了领导岗位。

  江南之地自古就敢为人先!八九十年代,改革的大潮让苏州这个江南小城躁动。

  1991年,李德喜慎重考虑,决定下海,创办了苏州市天翱特种织秀有限公司,主营提花罗、提花软缎、剪花绡及各类日本和服绸。特别是锦绣、罗更胜一筹,深得各国客户好评。

  在日复一日的传统织造技术精进中,李德喜老师身边始终有一个支持的身影。

  那年,和19岁的李德喜一起毕业分配到厂里的,还有一位17岁温婉的姑娘陈宗明。

  一个是心灵手巧的江南姑娘,一个是勤奋刻苦的后生;一个擅长工艺,一个擅长机械。刚好的时间遇见刚好的人,缘分珠联璧合,也注定了后面48年的风雨相扶。

  什么的工匠才能称得上是“大国工匠”?

  “具有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在李德喜看来,东方工匠的内涵还要包括有职业担当、要有创新的作品传给后人、把技艺毫无保留的传给后人,这才是真正的大国工匠。

  2016年,他荣获江苏省首个 “丝绸(织造)技艺大师”称号。

  展览入口处,李德喜的第一幅作品是“心经”,笔锋游走、虚实分明,犹如浓墨妙笔于丝绸之上。每个人对心经都有不同的理解,一丝一线勾勒中,李德喜感受最深的是多是“坚持与淡泊”。

  “我一辈子做了一件事,一件事做了一辈子!”将近半个世纪的专研、改良、创新……这位东方工匠将丝绸织造视为第二生命。

  15天与2年!故宫国粹与东方匠人的奇缘

  近年《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风靡,而李德喜与故宫之缘似乎冥冥中早已注定。

  2014年,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苑红琪乘坐大巴行至太湖旅游度假区,因车上空调坏了,便下车到游客中心歇脚。不料,一进中心看见挂着的各种特种丝绸制品,惊呆了。

  原来,苑红琪肩负一项重要任务。故宫博物院为了未来更大面积开放馆藏文物,一直以来四处寻找工匠仿制文物。

  历史上,清朝多个朝代妃子都曾在寿康宫居住。绫、罗、绸、锻、锦……这批文物涉及多个丝织门类,制作工艺极其复杂,每个朝代的丝织物特点也不尽相同。不要小看一套床品,单就一件幔帐就由罗、麻、印花罗、锻、罗加刺绣、纱等不同的丝织物制成。因此,仿制甄嬛住过的寿康宫珍贵文物——月白色绸牡丹纹大棉被等14件(套)乃是一个大工程。

  巧!那一天,李德喜应徒弟之邀,在游客中心展示了自己公司生产的一系列不同工艺丝织品。高超的技艺,一眼就让苑红琪感觉“找对人了!”

  巧!李德喜之后去故宫考察时,发现其使用的窗纱竟是10多年前自己所制的罗织物。

  接过委托、废寝忘食,李德喜半年成功完成仿制。“这批丝绸文物集中体现了中国丝绸工艺的精华。李德喜仿制成功代表了国内传统丝绸的最高水准。”故宫博物院专家一致点评。

  两年后,李德喜一头扎进宫中丝绸文物复制工作,用千万梭丝线,精湛的技艺,唤醒沉睡瑰宝,还原国粹风华。

  这么多年有没有遇到特别难的挑战?展览上,李德喜被很多记者围着发问。

  “有,挑战最大是复制出土于陕西法门寺地宫的唐罗——多经互绞链式罗!”

  2014年,为响应国家号召保护太湖水源,太湖边的工厂被拆迁。“整天喝茶,什么也不做有些难受。”闲赋在家的李德喜正想着,一件事就来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资深纺织考古学家王亚蓉老师登门,想请他复制一件国家一级文物“陕西法门寺地宫唐罗”,乃是唐朝武则天奉供释迦摩尼舍利子的供品。

  老伴陈宗明看了图片,觉得技艺可以解决,便一口答应。15天里,李德喜也成功复制。

  不过,当王亚蓉来验证的时候笑容尴尬,而李德喜和陈宗明却头上冒汗。原来,当时给的图片是文物放大40倍后的图片!

  要把丝织物再缩小40倍!如此高密度的织物,还能“复活”吗?

  “既然答应了,就要攻克!”李德喜就有这么一股子倔劲。有段时间,陈宗明发现老伴整夜整夜睡不好,因为他一直都在想解决方案。

  两年后,不服输的李德喜与团队终于将其“复活”。因此,李德喜也上了央视《大国工匠》的纪录片,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纺织考古科研基地”在他那挂牌。专家评审组认为,这标志着苏州丝绸织造技艺回到“金字塔的那个尖顶上”。

  “我想要的就是这一句话!”对于李德喜,或许就是东方匠人最期待的褒奖吧。

  “有生之年我有一个梦想”

  清代皇帝服饰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皇帝的龙袍属于吉服范畴,平时较多穿着。朝服颜色以黄色为主,以明黄为贵,祭祀天时用蓝色,朝日时用红色,夕月时用白色。同时,龙袍在龙纹之间还绣以五彩云纹、蝙蝠纹、十二章纹等吉祥图案……

  展厅里,一件件复制的小龙袍,云锦色彩艳丽,花纹图案分毫不差,让人一眼百年。

  “垂衣裳而天下治”,历代统治者的服装并非一件衣服那么简单,“严内外,明等级,辨尊卑”,一针一线背后历史有深意……李德喜非常耐心地给来观展的人们介绍。

  数年来,承接全国各大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复制工作,让李德喜对新云锦、宋锦和各种罗织物有了深层次的研究。

  “我想在我有生之年,复制完成明十六朝、清十二朝的皇帝龙袍,留给后人,这是我辈愿望。”李德喜更想把技艺毫无保留的传给新匠人,“如果大家都有保留,手艺就会失传!”

  传统工艺如何能走入寻常百姓生活?这是李德喜一直来的思考。

  而这,也是一直来在织造行业探索新路径的嫵WOO创始人孙青锋思考的问题。

  2018年,嫵WOO成为第一个与李德喜老师合作的围巾配饰品牌,古老工艺、现代科技、时尚设计与客户需求相结合,轻披于身,点缀于颈,珍藏于家,尝试使“非遗文化”不再被时间淹没。

  志同道合!于是乎,在江南文化最善创新之地的上海,冬日便有了“锦绣天下”工艺展的惊艳落地。展览只有七天!但展品背后的工艺、故事、寓意,却需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角度、更多的人细细欣赏与思索。

  如何传承又如何创新?“这不只是一代人的事,更需几代人努力”。站在凝聚心血的云锦前,李德喜意味深长。

  一辈子的执着与骨子里的热爱,在千年丝绸的经纬中织就了“大国工匠”二字。

  “路漫漫其修远兮,将上下而求索。”而现代品牌规律下,中国丝绸织造技艺重现“锦绣天下”更需很多人携手同行。(韩庆)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