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人对话 找到属于自己的笔墨语言-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创艺之星

与古人对话 找到属于自己的笔墨语言

2017-10-17 17:11:00  来源:杭州日报

行书条幅 25cm×58cm

    余芳,号华在堂主人,福建省宁德人,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博士(师从王冬龄教授),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硕士(师从祝遂之、沈浩、吕金柱、赵雁君等教授),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函授中心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香港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主席。

    作品曾获2012年第五届全国妇女书法作品优秀奖(全国最高奖)、2013年第六届浙江省青年书法选拔赛金奖,2006年西泠印社首届楹联书法展入展,2007年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2007年纪念傅山诞辰四百周年书法艺术展入展,2012年第一届全国赵孟頫奖入展,2013年兰亭书法双年展入展五体大展,2014年第三届全国赵孟頫奖入展。

    余芳自述:书法临摹需从字形和线条来解析,以便对书法的创作提供更大的帮助。把握字形多样的体态,须从整体出发,进行多样性的分类。如人之体态,环肥燕瘦,各有不同的体貌。掌握结构之间的组合关系,中国文字的发展到造字的形声阶段,已基本走向成熟,发展至今已形成形式更多的复合结构:在一个文字的整体中,由多个结构组合而成,形成一种多样的关系。如大与小、长与短、方与圆、开与合、松与紧、斜与正等等,皆有一定的艺术规律可加解释。中国文字在产生之初,即选择了线条作为其构建的基本元素,通过一定的线条结合排列,形成一字形的整体,从而实现形、音、义三者之间的统一。当我们抛开线条的外在变化(线质、墨像等)不谈,仅从单纯的线条,就其在文字整体中的排列组合来看,变化也十分多样。

    文字的解构仅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借助一定的艺术理念。我在临摹和学习时,尽量以自己的能力来吸收碑帖中的技法,观其独特的用笔和字形的变化、穿插、线条的快慢、墨色的浓淡、字的大小、巧拙的矛盾关系,从中尽量去寻求与古人对话,找出属于自己的笔墨语言。书法和其他艺术一样,能体现出作者的修养、学识、性格、生活、情感与对大自然的热爱,我将不断努力,来弥补各方面的不足,这是我对书法的执着、理解和热爱。

    【师友说】

    在古典与现代书法之间跨界

    华在堂主人余芳,我与她亦有师生之谊,细数起来迄今为止已有十年时光,知其为人谦和,品行端正,学习刻苦,是位有方向有目标的青年学子。现在她从游于王冬龄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可能在思想的层面难度会加深加强,幸她来自于中西交汇的国际都市香港,视野会相对开阔,在古典与现代书法之间跨界,想来不会有大的问题。愿师出名门,在学术上再取得更好的成绩。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吕金柱

    博涉多优 不拘于一家一派

    余芳学友十数年前负笈国美,攻读书法篆刻专业至今,孜孜以求,临池不辍,艺业终有进境。其所作四体皆备,而尤以篆书为长。其篆书于邓吴、玉箸、金文等广泛涉猎,不限于小篆、不拘于一家一派,可谓博涉多优。作品中举凡条屏、对联、斗方、横幅等幅式亦广泛尝试,颇见功力。她在篆书学习上广收博取,扎扎实实,于隶书,则大刀阔斧,纵横扫刷,其气象,真有巾帼不让须眉之概。于草书、篆刻、国画等,亦能求其平正闲雅,虽所作不多,但与篆隶学习形成呼应之势,当有融会贯通、相互促进之效。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张爱国

    【学术点评】

    创作与研究共舞 艺品与人品兼修

    书史余芳,闽人而居港。身处灯红酒绿、华洋杂处之所,心慕中华传统文化之厚,祛时流而亲风雅,远喧嚣而尚古道,闲适恬静,澄心正气,古风犹存。女史自幼受父祖熏染,喜书慕画。乙酉岁仲,知昨非而追来日,决然辞港,负笈西子之滨,修习书法。

    十年漫漫,步履维艰,余芳女史深明基础单薄,不气馁,不冒进,师长舍短,明理进技,创作与研究共舞,艺品与人品兼修,夯基筑础,坚体实身。焚膏继晷,兀兀穷年,持之以恒,乃有所成。其书法出入汉唐,优游明清,四体兼长,尤工小篆。偶涉工笔花鸟,亦清新可人,颇得趣味。细而言之,大篆得散氏盘、毛公鼎之古韵,隶书合《曹全》、《张迁》之朴拙,草书糅《书谱》、孟津之精妙,小篆法完白、熙载之端庄浑厚。

    浙江人文渊薮,素以书法强省著称,“书法浙军”,人才济济。女史兰心蕙质,心手双畅,允为同辈翘楚,于国展、省展屡有斩获。癸巳岁杪,更以人品艺品兼优,入围浙省书协青年人才新峰培养计划。奋勇精进,可窥一斑。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 毛建波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