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欣珂:用画笔记录每个感动瞬间-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创艺之星

宋欣珂:用画笔记录每个感动瞬间

2020-06-08 10:14:31  来源:杭州日报

  杭州日报 记者 孙乐怡

        宋欣珂,青年教师。2005年—2008年,中国美术学院附中。2008年—2012年,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2012年—2015年,第一名保送研究生,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第一工作室。2013年8月—11月,赴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等26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学习。2015年7月,入选2015年度浙江省视觉艺术青年人才培养“新峰计划”。

  青年艺术家宋欣珂时常关注周围环境所带来的感受——那些最打动自己的瞬间。她想着身旁树立的木,经历着古往、感受着来往,和旁边的老建筑一起成为了时间的观者,用零零碎碎的绘画之手来表述一个先觉者,向光速前进的时代诉衷肠。在其绘画作品中,有着风景的丰富感与重量感。写生回来后的再创作,一组组“群像”惊人矗立,重视心跳与呼吸,她用6岁那年对油画颜料的触感,书写漫长的景语情书。“重要的是色彩舒服,十张画没有一张颜色是相同的,观众看着舒服,我画着也舒服。”为了创作出最满意的作品,同一个景地她会反复去好多次,只为抓住最感动的那一刻。

  在她看来,前行,才是真正的进步,从开始,无别离。

《环湖印映》 89cm×110cm

《日刻暮光》 89cm×124cm

  艺术微评

  宋欣珂是一个有梦的人。15岁前,她随大人端坐在郑州黄河边上滩涂旁,落日的壮美和黄河的开阔,是她梦境最初的温暖色彩;15岁后,杭州的山山水水,江南的温柔灵秀,让她的梦境有了水一样的线条和柳一般的笔触;再以后,20多个国家的旅欧步履,众多美术馆的沉浸与熏陶,她的梦境接驳了塞尚、巴尔丢斯、霍克尼的意境。宋欣珂的作品有许多都是暖色调的,一如我们看到阳光灿烂的样子,但她冷峻色调的作品中,也可以知道她梦境的安宁与寂静,这些构成了她作品全面的意义。当她全神贯注观察风景时,她的心中又会升腾起一个新的梦境。

  ——郑晓林(文艺评论家、“新峰计划”执行人)

  宋欣珂自述:心里有苦的人最容易看到美好。

  暖意的流露与葱绿的诗意相辅相成,宛如茫茫世界中不染尘埃的一笔。仿佛逃离世俗却又迷路林间,也似守卫这一片净土的仙女向往人间的热闹,这其实正是心“苦”的反叛,对宁静美好的期许,却又眷恋着尘世的繁华与喧嚣。远处若隐若现的房屋是逃离出来的宅邸还是擦肩而过的栖地,留给了观赏者充足的想象空间。一切都如此温润真实,越过时间的痕迹,却不带走些许云彩。

  我的绘画作品以逼真准确的“视觉陷阱”为标志,沿袭了传统绘画的传统母题:风景和静物。以严谨慎独的终日面对去描绘对象,给予它们公平的对待,小心翼翼地、精致入微地记录着对象的每一个纹理或是每一个裂痕,从大的场景关注到一个小的局部,彰显着视觉冲击力和有着一种冷幽默。

  学术简评

  宋欣珂的绘画注意力最近较多集中在风景画的表现上,初次看到她的风景,便可以看到很纯正的学院气质,其中明显受到了塞尚之后的西方风景绘画影响,画面有明显的构成感和架构性。结构硬实,色彩沉静,即不同于普通后印象派式的感官色彩风景也不是更早的巴比松画派式的自然主义风景,这都反映出宋欣珂在观察风景时的个人视角和独特趣味。

  画面里的几何形造型和主观的调性色彩运用的娴熟精巧,使得宋欣珂的风景画具有一种现实的锐利感,硬边的山形树影,犀利的三角屋顶,冲击观看者的视觉,爽利却和谐,在硬冷边缘线的分割区域中是厚涂或薄染的透明颜色,既有厚实的色块拍打也有古典绘画技巧的晕染,这使得她的风景画显出一种迷人的质感,我想在巴尔丢斯和霍克尼的风景绘画的感悟下,在形式逻辑里把玩新的风景绘画的可能性是宋欣珂当下的追求,伴着这种品质,她会走得更远。

  ——邬大勇(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副教授)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 衍生品

    文创人寻找灵感的乐土(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