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艺术是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高端访谈

敦煌艺术是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2018-10-09 08:23:3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把莫高窟“搬”到美国

  倪密注意到,敦煌在美国的名气远不及长城和兵马俑。于是,她提出一个大胆的计划:把莫高窟“搬”到美国办展览!然而真要体会敦煌之美,需要站在洞窟中亲眼去看,去感受,才能收获震撼人心的艺术体验。怎样才能让美国观众拥有这样的艺术感受?倪密与同事们在策划展览方案时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按照1∶1的比例展出3个真实尺寸的手绘复制石窟。

  为了这个史无前例的展览计划,倪密联络起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敦煌基金会和敦煌研究院。尽管早在1988年,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就与敦煌研究院建立联系并在文物保护方面取得诸多进展,却始终未能有效推动海外办展,直到倪密介入,才促使莫高窟“赴美”真正成行。她与盖蒂研究中心首席策展人玛西亚·里德和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协调中美三方机构,克服了距离遥远、文化和语言差异等种种困难,展开跨洋合作。

  倪密说:“我们计划将流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的敦煌文物借出,让失落多年的敦煌遗珠重聚。”然而对于能否如愿借到敦煌绘画、刺绣、古籍善本等遗落在世界各大博物馆的珍宝,大家心里都在打鼓。最终,大英博物馆、大英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等欣然同意出借共43件敦煌文物精品,其中还包括全世界最古老的完整印刷书籍、公元868年的《金刚经》。这一结果与倪密多年来在文物保护领域的良好声誉和多方联系、积极奔走密不可分。

  比起四处“借”文物,搭建手绘复制石窟更是费时又费工:为建造3座复制窟,美国盖蒂中心广场第一次增建临时建筑体;为完美呈现敦煌艺术,手绘复制石窟必须精益求精,从拍摄照片到窟壁原尺寸列印图像,再到轮廓描绘,均是对原洞窟原样呈现,甚至连制作材料都是从敦煌附近河床上“挖”来的泥土。3座复制窟的最终视觉效果与真实洞窟非常接近,令人惊叹。

  2016年5月7日,耗资300万美元、历时5年筹备,由中国敦煌研究院、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和敦煌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敦煌莫高窟: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佛教艺术”展,在美国洛杉矶盖蒂中心开幕。展览浓缩了敦煌艺术的精华,共展出3座莫高窟实体复制洞窟、1座3D技术虚拟洞窟,同时展出向其他博物馆借展的43件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物。这是流落海外的敦煌遗珠百余年后首次相聚。

  回忆起这次展览,倪密依然激动,神往不已。她说:“展前曾有不少人质疑,复制的东西会有人看吗?结果展览吸引了20余万观众,好评如潮。敦煌艺术是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展览让很多美国观众第一次认识了这个神秘的东方艺术圣地,也让他们亲身感受到中国历史的深邃悠长、丰富优美。”(左娜)

1 2 3 4 共4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