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学雷:拂去蒙尘让山西古陶瓷重现光芒-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高端访谈

郭学雷:拂去蒙尘让山西古陶瓷重现光芒

2019-06-18 09:01:34  来源:山西晚报

一名参观者在仔细端详一件展品。 

  陶瓷,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中国对人类文明作出的杰出贡献。在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名窑,如河北磁州窑、浙江龙泉窑、江西景德镇窑、福建德化窑等。

  山西古陶瓷,同样在中国陶瓷史上书写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因其深受历史上瓷业发达的冀、豫、陕窑业的影响,光芒长期被磁州窑、定窑等历史名窑所遮罩,以致明珠蒙尘,鲜为人知。

  5月18日至8月18日,一个关于山西古陶瓷的重量级展览《陶冶三晋——山西古代陶瓷特展》,在山西博物院一层临展厅举办,让人们领略到了山西古陶瓷的艺术之美和非凡成就。近日,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深圳博物馆副馆长、中国古陶瓷学会理事郭学雷。

  山西古陶瓷最重量级的整合

  从1919年建院至今,山西博物院已走过百年。作为晋博百年的年度大展,《陶冶三晋——山西古代陶瓷特展》甫一亮相,便引起广泛关注。该展览引人注目的是,它以山西陶瓷的考古发现为基础,整合了国内30多家博物馆的馆藏代表作品共200余件,从“锋芒初显”“融合创新”“别开新貌”三部分,初步勾勒出山西陶瓷发展的工艺特点与历史概貌。这个展览称得上是山西古陶瓷最重量级的一次整合,也是山西古陶瓷最大、最完善的一次展览。

  一个好的展览,必须要靠大量的物品来支撑。郭学雷说:“做山西这样的陶瓷展,因为东西都很分散,所以必须整合全国的力量,无论是考古的、收藏的,还是非国有博物馆的,只有大的整合才能把一个大的框架脉络搭建起来,才能看到整个山西窑的高度在哪里,主要成就和主要特点是什么。这个展览主要是想梳理山西陶瓷发展史和山西陶瓷独特的成就、艺术特点。”

  除了高度,“让文物活起来”也是这次展览中很重要的一个特点。郭学雷认为,陶瓷不应该只看器物之美,更要具有生活气息。因此,展览中还穿插了一些与古人社会生活相关的文字介绍和壁画展示,涉及到茶器、酒器、香器等,通过与实物对比,让观众在了解山西陶瓷工艺和成就的同时,还能了解一些山西古人过去的生活状况。比如,在宋金酒器的介绍中,提到了“注碗”,宋代注子与碗相配,称注碗或注子一付。以往人们误认为注碗是温酒的,但事实上注子与注碗间空间狭小,有的注碗还是镂空设计,根本无法温酒,古人饮酒前要加热,注子配以注碗,应该是防烫的设计。这不仅让大家了解到古人的饮酒习惯,也纠正了以往的错误认识。

  “这就是我策展想要表现的内容,既有高度,又有生活气息。现在经常说‘让文物活起来’,其实,还原历史也是‘活’起来的一部分,最鲜活的就是文物和人的关系。”郭学雷说。在展览中,还有很多细节也都在极力还原历史,比如文物名称。1958年出土于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的“白釉镂空熏炉”,由介休窑烧造,瓷质细腻洁白,炉身呈卵形,细短柄,喇叭形底座,炉盖作莲瓣形镂空,很符合宋人的雅致风格。在此,郭学雷沿用了古人的叫法,将它命名为“白瓷镂空香毬”,“与‘熏炉’相比,‘香毬’一词更能体现出古人的文化韵味。”

  这次展览的亮点很多,但郭学雷仍有一些遗憾,“就是整合得还不够多,如果给我两到三年时间的话,我可能会整合全世界的山西古陶瓷,因为很多重要的东西都不在中国,流失出去的很多,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让人们看到更多的山西陶瓷精品。”

1 2 3 共3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