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任天的风骨-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业界大师

余任天的风骨

2017-10-19 13:25:53  来源:美术报

  余任天一生坚守“立身唯直,处世唯真,待人唯诚”的原则,“守清贫、甘淡泊”、“宁寂寞、忘荣辱”是他律己的箴言。余任天不管命途坎坷,历经多种磨难。但他对艺术的追求,殚精竭虑,勤奋创作,耕耘不辍。尽管生前渊默深稳,不求闻达,但他却以特有的艺术魅力和伟岸人格,携同他的作品传播于世界。

  余任天是从民间书画爱好者转化为文人书画家的人。他用画笔所表现出的人格骨力坚毅超拔,成为一个时期不可替代的力量。他不具有学院的文凭,没有良好的条件,却拥有对平庸生活的抗争精神和对艺术创造的挚爱。

  余任天一生写“骨”,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艺术,以自己的人品艺德和艺术创作赢得了人们对他的仰慕和敬佩,博得了刘海粟、潘天寿、沙孟海等艺术大师的激赏。他各种形式的诗书画印作品深为公众所钟爱。

  余任天(公元1908—1984年)字天庐,号归汉室主,别署愤盒盫,所居曰归汉室,浙江诸暨浬浦镇人。余任天出生于一个山村小知识分子家庭。父亲余祖圭在村上设塾授徒,业余佃田躬耕以补家用。余祖圭知医,偶亦作画治印。除由父亲启蒙读书外,余任天幼嗜绘画。家乡深厚的历史文化,浓郁的乡土艺术、民间戏曲和中国书画的熏陶,给予这位天赋敏感的少年以丰富滋养,使他自小就喜爱写字画画。得民间画家指点,17岁的余任天已以绘画播名乡里。1924年春,余任天为求深造,负笈杭州,先后在浙江美术专门学校和浙江艺术专门学校学习西画。因父亲病故家境贫困,余任天仅在校读了两年半后辍学回乡。为维持家庭生活,余任天接替父亲的教职,担任了当地的小学教师。

  在接下来的十余年里,余任天先后在诸暨城里的崇实小学、浬浦的翊忠小学等及萧山、嵊县、杭州的中小学担任美术教师。期间也曾在诸暨、草塔等地和杭州鬻画。此后,抗战烽火兴起,时在枫桥大东小学任教的余任天,拿起画笔和刻刀怀着满腔激情从事抗日救亡宣传画创作,当时学校两旁墙上大幅抗日的壁画,就出自余任天手笔。1940年秋,余任天离开家乡随复兴商业公司浙江分公司辗转永康、松阳、南平到龙泉,“心兵日夜销磨尽,回首故乡尚寇烟”,其忧国思乡的情感,在他的诗句中得以充分表露和寄托。

  1940年,潘天寿率西湖艺专内迁至永康。那是余任天第一次见到潘天寿,也是第一次与大师级艺术家交往。他们论艺谈文交游甚密,这一时期的请益与耳闻目睹影响了余任天的一生。随后,余任天协同金维坚、毕茂林等在龙泉成立了龙渊印社。印社前后存续四年,结社宗旨为以印会友,交流印艺。亦借方寸山石,一泄爱国情结。兴盛时,社员逾百人。余任天作为常务理事,一方面潜心印事,另一方面,印社一应社务,如《龙渊印社月刊》的组稿、编辑、刻印、发放,多借其一人之力得以完成,作用不言而喻。作为中国第二大印社,又创办了全国首本印学期刊的龙渊印社,其意义已超出了印社本身。

1 2 3 4 共4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