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千里江山”重启我们对于山水的感知力-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业界大师

愿“千里江山”重启我们对于山水的感知力

品读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三个视角

2017-10-24 09:42:27  来源:文汇报

  山水画描绘的是山川、河流、草木,表达的则是人与宇宙永恒和谐的关系。画家借笔墨中的山水传达出自己的心性与心境,这是对自然映照的一种方式,也是对生命个体的一种认知。

  近日北京故宫博物院推出“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以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为主轴,上溯隋唐,下至元明,展现了一个辉煌瑰丽的山水画世界。与此同时,远在大洋彼岸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自金秋起举办“溪山无尽:中国山水画传统”主题大展。中国的山水画作为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正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与喜爱。

  山水画作为优秀的民族文化,其根基深厚,文脉广茂,绵延千年至今不绝。然时代更替,文明前行,科技与资讯的突飞猛进,改变了我们先前认知、欣赏自然的视角与思维。中国画的笔墨、程式与自然的关系,也被今日新科技带来的视觉图像所替代或转换。抛弃了笔墨,离开山林追逐文明的都市人一时忘怀了那份林泉之心,但作为中国人,自身的血脉中原本应有欣赏、理解山水画的基因。如今借助两地山水画展的多元呈现,或许可以在当下语境中重新激发我们暂时丢失或遗忘的那份对山水的感知力。

  我想,在独立、成熟的山水画出现之前,远古先民们印象中的自然,是洪荒、神秘、威严的神灵,然而有了山水画,自然变得有序、亲近与可爱了,我们能在山水中逍遥与卧游。待到《千里江山图》绘出,成就了江山一统、宇宙在手的特殊寓意,由此,中国山水画有了征服自然的想象力。这时,艺术与科学似乎相遇,它们各自用理性与感性、形象与逻辑等不同的思维方式来探索宇宙间的物质与精神。南朝的宗炳曾在《画山水序》中提出“山水以形媚道”的观点,道出山水画的要旨———即完美地体现、认识、阐释道的存在与变化。无论师前贤、师造化,历代山水画家的笔墨程式、图像构建,都为能更好地体现这一理想而不息地探索与创造。

1 2 3 4 共4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