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才学画的“后起之秀”-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业界大师

46岁才学画的“后起之秀”

2017-11-17 08:18:31  来源:解放日报

  并非自小学画,也不是少年成名,但这位46岁开始学画的“后起之秀”却是民国时期画坛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就是丁辅之。

  丁辅之出生于1879年,浙江杭州人。从开始学画到去世虽然只有26年时间,作品却匠心独具,为人所喜爱。他擅长松树、梅花、果品,旁及花卉、人物。他的松树、梅花笔意工致、韵味清雅,富有书卷气息,吴昌硕、张大千等都曾在其画上题跋赞誉过。

  更能代表丁辅之绘画特点的是他笔下的果品。丁辅之的果品画题材广泛,如樱桃、梨子、杨梅、枇杷、荔枝、西瓜、葡萄、水菱、橘子等数十种都曾入画。这些果品创作来源于生活,之所以生动鲜活,得益于丁辅之平时对四季果品的结构、形状、色彩的细致观察。为了突出夏季时令水果的鲜甜可人,他多重技法并用,以渲染为主,辅以点、勾、写,呈现出来的果品既无烟火气,亦无脂粉气。

  值得一提的是,丁辅之对自己的画作很自信,学画仅3年就颁布润例,颇有趣味:“绘事忆从甲子春,年来涂抹耗精神;成才结果休相间,自笑毫端太不仁。寒暑频更笔末停,多蒙识者眼垂青;田原自是荒凉后,辛苦生涯愧老丁。营谋海上砚为田,不使人间造孽钱;定例都由丁卯时,也如卒业满三年。论交话旧乐陶陶,故师敢师郑板桥;我写松梅也写竹,都因生计颇飘萧。”

  在绘画之前,丁辅之亦因其他成就为人所称道。1919年,处于不惑之年的丁辅之利用活版印刷技术成功开发了聚珍仿宋版字体,并成为当时第一个获得官方认可的,有自己版权的字体发明者和使用者。

  当时,丁辅之和兄弟丁三琢磨着要印诗集,但他们始终觉得市面上通行的方形宋体字庄重有余、灵秀不足,诗集不应该用这么刻板重拙的字体来印。于是,从小饱读经典、精于书法篆刻的两兄弟心生创意,决意自己动手,铸造一套合乎自己心意的字模。后来,丁辅之将聚珍仿版全部捐献给中华书局。后人对此评价甚高,认为丁氏兄弟的这个发明成为之后近百年中国文字印刷的经典符码之一。

  丁氏兄弟之所以能够创新印刷字体,除了自身爱好篆刻外,还与家学不无关系。据了解,丁辅之系“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的“八千卷楼主人”丁松生的孙子,其家以藏书丰富而闻名于海内。藏书的同时,丁家还致力于以雕版印刷技术复刻、刊行典籍。丁辅之从小耳濡目染,对各种版本的书籍如数家珍,眼界开阔。因此,他后来萌生创新字体之意也就不难理解。

  此外,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丁辅之对甲骨文也颇有研究。他将甲骨文引入书法,喜欢用细笔小楷书写,集字成句。所以,在丁辅之的绘画作品上也常常能看见甲骨文题跋,成为了他个人特有的标志和符号。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