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苏和写生油画作品欣赏-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点评

荣·苏和写生油画作品欣赏

2017-10-27 11:06:56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俄罗斯写生 阳光下的古堡 50x60cm 2017年

        色彩的倾诉

  一

        在美术创作过程中,色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而作为世界绘画语言的油画,其色彩要素,更是举足轻重。几乎所有的油画家都是色彩专家。十八世纪德国诗人、科学家和思想家戈特〔1749—1832〕在其《色彩学说》一书中写到:“我终于明白了,关于色彩,作为物理现象,需要从自然的另一面去接近它,如果你想为了艺术而研究它的话。”那么,这“自然的另一面”勿庸置疑是人对自然的色彩感受,是艺术家为了“艺术而研究”的感受。

  色彩源于一种物理现象在光线作用下产生人物和物体上的一种色彩关系。19世纪印象派画家在室外的写生创作中对于这种色彩关系的认知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然而,艺术的魅力不在于反映而在于表现。印象派的成果不足以表现和表达艺术家对自然、对人类社会的深层感悟。

  于是,以塞尚、高庚和凡·高为代表的“印象派之后”诞生了。他们极大地加深了绘画的思想容量和艺术内涵。在他们的作品中已不见了印象派画家对大自然色彩所表现出来的心灵震颤。以 凡·高为例,其作品无一不是内心强烈的心灵燥动。包括20世纪之初俄国热抽象画家康定斯基强烈的色彩刺激,都是新世纪大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内心激荡。只不过,

  艺术家是人类的敏感神经而已。

  这种敏感在艺术家的绘画中当然的反映在一切艺术要素中。而油画家首先在他们的色彩中反映出来,并以色彩为媒介而尽情地倾诉着自己的内心世界,宣泄着自己的情感言语,以画家的灵性赋予色彩以情绪、感悟和意志,以心灵的书写而凭添作品的动人魅力。

  二

  荣·苏和是一位学有所成的学院型油画家。他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一个蒙古族文化干部家庭。少时即随名师入画门。经过了严格的基础训练,于1978年成为“文革”后首批美术大学生,在具有优良教育资源的内蒙师大美术系学习,受教于著名油画家妥木斯先生。那时,“文革”刚刚结束,一批优秀教师被压抑十年的教学热情如春水奔泻,尽情于艺术于艺术教学艺术创作。那时,荣·苏和正是他们的教学对象之一。这是幸运的事。

  于是就象海绵吸水,就象百花迎朝阳。荣·苏和与他的同学们承接着新时期的阳光雨露。没日的写生,没日的画画。图书馆、教室里、宿舍中,充满着艺术的浪漫,进取的亢奋。哪怕是节假日也在崇高的学习日程中。

  四年一晃而过。

  岁月却是沉甸甸的。

  参加工作仅一年,荣·苏和创作了油画《布里亚特的婚礼》,参加了“……作品展”,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这一年,他二十四岁。

  此后,他的作品多了些许艺术思考,多了对艺术殿堂的敬畏。更多了岁月的积淀与心灵的诉说。这种诉说当然在他的色彩中,这种诉说从来就存在于他的油画世界中。

  三

  油画世界是可贵的。它们的关键是色彩的掌握与心灵同在。在一点也许与中国传统笔墨的写意性有着高层次上的类同,但又绝非一回事。油画的技术性要更具体、更具有绘画性。因为中国画与书法、文采关联更密切。而油画更纯粹。更要求技术的前期性。否则无法步入油画的更高阶段。“使画作无法达到忘我的自由境地,而达不到忘我的自由境地的东西很难说是高品位的。”〔《内蒙古美术家通讯》2010p51吴厚斌:《中国油画的现实》〕

  荣·苏和此时已经过十几年油画创作与教学后,毅然前往莫斯科师范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的进修,他大开眼界,目睹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博物馆的大量的印象派原作。他惊异于这些油画的天空是那样广阔,他惊异于俄罗斯大地的辽阔和诗意,他也惊异于油画世界的无限深厚的文化背景。这时21世纪已走进每个人的心田。文化的春风又起,经济的震荡与浮躁,提出了一个文化命题,人们走向新世纪,必须树立强烈的文化自觉。而绘画则是文化的第一视觉语汇。油画又是世界性的绘画语汇。虽然西方油画已被解构,但并非不存在。在俄罗斯古典油画的魅力不仅在博物馆,而且在院校仍然具有生命力。

  荣·苏和做为内蒙古培养的新一代油画家对俄罗斯艺术是亲切的。这或许以妥木斯先生为代表的新中国第一代油画家成长于前苏联的油画话语中;或许50后这一代人从小就受到“中苏友好”的影响。总之。新中国艺术与前苏联艺术有复杂而亲近的关系。无论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还是列宾、苏里科夫、茹科夫等苏俄艺术符号,在他这一代身上是挥之不去的。所以,你可以在他留学归来的一系列作品中,缕缕看到莫斯科红场的写生,而这种写生不仅仅是单纯的写生了。在技术上大大提高的同时,心灵的跃动已悄悄地表现在油画家的画布上。笔触的轻重缓急已见出荣·苏和的敬畏之心和一种莫斯科情结。色彩的深邃与静谧已见出中年油画家的忧郁与深沉。其色彩上的细腻对比和色彩的塑造力见出当年妥先生的教诲痕迹,同时,见出对俄罗斯油画传统“高级灰”的理解与领悟。而极富诗意的灰调子上跳动的近乎纯色的色点,却是荣·苏和崇尚纯粹而活拨的心灵亮点,更显出画面的纯净与诗史中的片刻停顿。古老的教堂还会穿越百年;《莫斯科的冬天》雪染森林;《沃尔哥达的钟声》诉说着过去;深沉的褐黑对比着静静的雪地。雪是那样安谧,那般纯净,那般透明……

  难道“灰调子”灰吗?

  俄罗斯的油画传统是抒情的叙事的,是诗史的。这是俄罗斯的文化背景使然。它与画家成长的文化环境和文化历程有必然联系。这在荣·苏和的油画中以色彩感觉上的意境诉说着一种文化认同与理解。它是油画家进入自由境地的先声。只有在此时,油画才是油画,油画才是文化。只有走过了艰苦的技术层面,精神的氧气才能扑面而来。

  今天的荣·苏和正站在充实的精神高地向着油画世界的深处探索。此时距1984年他的处女作《布里亚特的婚礼》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已过去30多年了。荣·苏和在他的油画世界里以其深邃的色彩和透明的心灵歌唱着这个色彩的世界,用凝重的色彩倾述心灵的诗。这首诗也许无题,但与中国油画同命运、同节奏。当中国的油画不在被自嘲为“土油画”的时候,荣·苏和的油画世界里会绽放出令人欣喜的光芒;而中国油画就是“土油画”的话,也会生成其独特的文化质量。毕竟,油画是文化。文化的根性与衍生是文化生长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油画的光辉时代正在走来。

1 2 共2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