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大华先生的画极“淡”-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点评

读张大华先生的画极“淡”

2018-06-15 09:10:03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淡之雅

 

  读张大华先生的画极“淡”,这让我想到了南宋的梁楷。曾为画院待诏的梁楷因厌恶画院的规制羁绊,悬壁金带而去,从御用画家的中规中矩到在野画家的洒脱放纵,活出了极简与极放之两“极”。

  就中国画而言,基础主要在造型和笔墨两方面。大华先生的造型较简,上实下虚者居多,且大多淡化边缘线,造成轻灵、升腾的视觉效果;笔墨方面,用墨甚于用笔,以没骨法和湿墨法为主。一幅画中可以有极淡和极浓的墨,其间的“灰”度并不追求多变性和复杂感,更很少积墨和破墨等“花样”,整体感觉极为单纯、明了、透润、沁人心脾,与其造型相得益彰。

  中国画史上,历来墨法使用得当可以“讨巧”,可以“走捷径”,但能够讨得了这个巧、走得通这条捷径其实并不容易。墨法的关键在于水法,试想一支软毛的、吸水性强的笔,蘸了水性的墨水,着在吸水性强的宣纸上,画出理想的“形”乃至“意”,岂是易事!水与墨的比例、着纸的力度、运笔的速度、上下笔之间相叠加的火候等,非屏气凝神“控制”到娴熟不可,更何况需悬臂悬腕地操控这重不到一两的长锋毛笔。所谓“提得起放得下”,重不得轻不得,使不得蛮力,全是四两拨千斤的巧劲,这就是所谓笔墨的难度,也是笔墨之所以重要的道理——一幅看似简单的中国画,其实一点都不简单。大华先生处理所有“形”几乎都是用浓淡干湿不同的墨,一笔一个形地“写”出,不再有过多复勾或补笔,极为干脆和准确;“水头”很大,却能将形和晕散控制得恰到好处,每每看到水汪至当止之处,不禁有叹为观止之感。

  将大华先生作品细观之下,我以为似乎可以用“淡雅”二字,让我们觉得异常安静与平和。

  以先生的绘画技法,到了十八般武艺均纳于本性统驭之下的境地,技巧已经不需特别着意,或者说技巧已经浑化于手,而解除技巧的束缚回归极度放松的状态,似是他目前的追求,即中国画所讲由生到熟,再由熟到生的“熟后至生”状态,而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况味的呈现。

  大华先生喜画荫蔽的叶、合抱的树、独放的莲、雀跃的雀、对弈僧、饮酒饮茶客、江舟独立人……关注的都是单独的物、安静的人,或惹人爱怜的小生命,一切都是轻盈的、静谧的,哪怕是一大群雏鸡,也会用高大的树和大片大片的叶子覆盖住活蹦乱跳的叽叽喳喳——这是一个非现实的、相当理想化的世界,是对“干净”的极致追求,也是大华先生在这个时期的人生况味吧。

  艺术说到底,是见“人”见“性”的东西。(华天雪)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