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胸中 俱是竹影-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点评

眼中胸中 俱是竹影

2018-07-20 08:19:43  来源:杭州日报

  胸有成竹一词,出自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文章。后来,“胸有成竹”演变成了成语,比喻办事有计划,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而 “胸无成竹”的观点是郑板桥在1762年的题画诗中出现:“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与可之有成竹。所谓渭川千亩在胸中也;板桥之无成竹,如雷霆霹雳,草木怒生,有莫如其然而然者,盖大化之流行其道如是,与可之有,板桥之无,是一是二解人会之。”

  “胸有成竹”是作者在创作前,对自己表现的对象有全面了解,然后提取素材,构图经营,拟好腹稿,落笔创作。强调的是画画前的准备。“胸无成竹”则讲究创作前的观察、思考,尤其注重的是创作时的发挥。郑板桥画的竹不是现实中竹的翻版,他画的竹千姿百态但没有一幅雷同。一次,他给别人说起画竹的情景:“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用我们现在通俗的话说,他根据长年的创作实践,总结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不同的创作阶段。“眼中之竹”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景物,是艺术冲动的源泉; “胸中之竹”是对自然景物的欣赏、体验、从而产生冲动及艺术创作的构思;“手中之竹”是艺术作品的创作实践。“胸中之竹”不是“眼中之竹”,最后作品“ 手中之竹”也不是“胸中之竹”。他在这里阐述的是一个写意与写实、抽象与具象、神似与形似的逻辑关系。

  所以他认为在画竹时“胸无成竹”,只是看到青翠的竹子,在日光、晨露、烟霭的作用下,婀娜多姿。他把自己的热情倾注到竹子上,把这无情感的植物拟人化,并赋予许多崇高的品质。所以每当他有了创作灵感,创作激情,便磨墨、展纸,挥毫泼墨。笔在纸上纵横驰骋,变幻莫测。他把灵感、激情用笔倾泻到了纸上。郑板桥画墨竹,多为写意,一气呵成,生活气息十分浓厚。他画一枝一叶,不论枯竹新篁,丛竹单枝,还是风中之竹,雨中之竹,都极富变化;再如他画的竹远近高低,错落有致;浓淡枯湿,变化多端。板桥画风清劲秀美,点染挥毫,超凡脱俗,无不精妙,给人一种与众不同之感。所以他每次画竹,每次面貌出新,绝不雷同。(老阳)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