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精于画马的骆拓-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点评

追忆:精于画马的骆拓

2018-10-19 09:07:14  来源:北京晚报

  原标题:追忆“飞马”骆拓

  

2007年,骆拓在自绘群马前留影 

  在李滨声先生缅怀漫画家方成的文章《百岁荣归》中,我见到了一个熟悉而又亲切的名字——骆拓,“1952年10月1日《北京日报》创刊后,原《新民报》的全体员工除张恨水调到北京市文联外,其余都过渡到《北京日报》。其中美术编辑有两人,一人为骆拓(骆新民),另一人为方成……”这使我忽然想起来,骆拓先生仙逝已然六载,今年九月又逢骆拓先生九十岁冥寿。在这段日子里,我没有写下关于他的只言片语,并非因为文思枯竭,而是潜意识中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抵触感,似乎他老人家还健在,依然精神矍铄,声如洪钟。

  我与骆拓、骆奕同父子相识已有二十四年。最初我在北美一家日报的多伦多分社担任新闻编辑,兼任报系的周刊记者。记得1994年9月的一天,我去多伦多大学的“布莱克伍德画廊”采访骆奕同的“向心·离心”个人画展,初次见到儒雅的骆氏父子,他们操着一口地道的北京话,听来十分亲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此,我开始跟踪报道骆氏父子的绘画创作至今,也与骆家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谈起骆拓的经历,自然会提及美术泰斗徐悲鸿先生,就连骆拓这个笔名也是拜徐悲鸿所赐。骆拓原名骆新民,1928年生于马来西亚槟城,祖籍福建。作为长子,他本可继承父业行医,由于其父骆清泉与徐悲鸿义结金兰,他受徐悲鸿的影响至深,对绘画产生了极大兴趣。他自小跟随义父徐悲鸿在北平习画,并且成为入室弟子。

  为纪念徐悲鸿和父亲,骆拓在2009年新春佳节创作了《春风吹绿杨柳新》。画中的双马自在,朝霞映溪流,曙色泛清波。骆拓以画狂奔的骏马闻名,这幅画却刻意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题词中写道:“春风吹绿杨柳新,清流不尽甘泉真。世事匆匆如梦觉,知己已逝感慨频。缅怀悲鸿师与先君清泉之谊已近七十年,一九四一年辛已悲鸿师抵马来西亚槟城举行抗日筹赈义展与父订金石之盟。一九四七年蒙悲鸿师、静文师母之爱,远涉重洋北上就读北平艺专及中央美术学院,寄居徐家,养育情深,风风雨雨已是六十二载,恩重如山,抒之于画。山河年年春又冬,‘春水绿弥漫,春山秀色含。’悲鸿师十岁赋的诗句,寓意深哉!”诗情画意中,饱含骆拓对于恩师以及先父的怀念之情。

  1947年至1951年,骆拓曾在国立北平艺专及中央美术学院就读,师承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吴作人、李可染、蒋兆和诸师,融中西于一炉,风格独特兼具时代感。他擅长画动物、花卉、山水及人物,尤其精于画马。

  严师出高徒——当年骆拓从槟城初来徐悲鸿家,捧出自己的十多幅精心之作请老师过目,以为一定会得到肯定。哪知徐悲鸿看后语重心长地说:“新民,不可再临我的马!临者‘死’,没有前途,不要临了!必须以素描基本功为本。”骆拓牢记恩师的教诲,入学后首先从基本功素描下手,刻苦地画恩师从欧洲运回来的石膏像,每写生完一幅马的解剖,需默写一张作业。

1 2 3 共3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