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艺术的“根源之美”-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点评

探究艺术的“根源之美”

2018-11-30 09:07:3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有其产生的特定时代和生态原因。在中国,传统艺术是传统文化家族中不可分割的组成,彰显着无与伦比的魅力。艺术与生产生活休戚相关,透过这扇窗户,人们能够审视古代中国的历史进程、社会风貌、日常生活、审美心态和价值追求。最近出版的三卷本《根源之美:中国艺术3000年》,对于我们了解中国艺术的浩瀚气象有诸多启发。

  作者庄申是北京人,生前是享誉国际的艺术史家。他家学深厚,其父为中国台湾“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庄严。庄申少年时期曾随父辈们见证了原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的“南迁”。后来,他专攻中国艺术史,并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学位。中年时期在香港大学任教22年,并且是该校艺术系的创始人。他除了本书之外,还有《中国画史研究》《中国画史研究续集》《元季四画家诗校辑》《扇子与中国文化》等一批著作问世,在学界影响深远。

  书中的每篇文章皆能独立,皆成话题,有趣有料。本书没有采用生涩的学术语言和严谨的理论逻辑框架,而是用温情的笔墨,以历史朝代为序,由商周时期的甲骨文起笔,止于清代“唾壶”的演变。每编分器物、绘画、书法、服饰、雕刻与建筑等章节,从艺术品的风格、造型到用途,揭示其蕴含的文化、历史、社会、宗教及哲学要义,体现出作者深厚的学养和艺术洞察力。

  尽管是随笔漫谈,却仍能看出作者的理论观点:美的存在可以是抽象的,艺术则必须依附某种具体事物而存在。艺术的存在,形式上与文学、宗教不同,但有着共同的思想根源。本书“自序”中,作者认为这三者是相互关联、交融并相互影响的文化现象。然而,中国传统艺术并没有被古代学者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因为各个门类的艺术并不具有同等地位,而是等级高低不同,诗文最高,其次是绘画与书法,再次是建筑和雕塑等等。虽然中国没有一部类似黑格尔《美学》那样统一论述各个门类艺术的著作,但各个门类的艺术在承载自身特殊功能的同时,无不遵循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在岁月长河中展示着各自的风采,均达到了辉煌的高度。

1 2 共2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