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就在“乏味”的画面中-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点评

趣味就在“乏味”的画面中

2018-12-05 08:31:43  来源:新民晚报

  绘画,无非生机,有生机,则长寿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澄清一下这个问题的由来。“表现了什么?”“有什么意义?”对绘画而言,这样的发问,只限定在以“人伦教化”为功用的作品中。中国绘画在晋唐以前,其主要功用也确实落实于此,但之后,便逐步演化出私人性的、以“心性修养”为功用的另一种样式。现在通常意义“文人画”指的便是这种后起的样式。私人“聊以自娱”的绘画,落实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尤其是针对董其昌的,这样的发问便是无效的,或还是有碍的。

  董其昌所生活的晚明时代,面临着社会发展与变革的迫切要求。这一时期,既是一个社会经济空前繁荣的时代,也是一个政治党争剧烈的时代。董其昌考中进士后,面对纷繁复杂的朝廷争斗,一直处在半官半隐的状态,一方面是因为明哲保身,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热衷于书画。而他终其一生要完成的使命就是:张扬绘画(山水)的“心性修养”功用。

  在董其昌看来,只有纯粹的以心性修养为旨归的绘画,才是文人画中的“南宗”——绘画的最高境界。

  “南北宗”,是中国书画史上一种理论学说,董其昌所创,是明清时期绘画理论中的重要思想之一。董其昌推崇“南宗”,贬抑“北宗”,甚至把赵孟頫、仇英只活了六十岁都归为受“北宗”影响之故。董其昌对什么是绘画作了重新界定:“所谓画之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绘画,无非生机。有生机,则长寿,如黄公望、沈周(当然也要包括他自己);反之,则“短命”。虽然这种比附不免牵强,却着实反映了董其昌为推崇“南宗”而不遗余力,甚至“不择手段”的背后心思。

  什么样的画才是“南宗”?董其昌拈出了“笔墨”二字,且是纯粹的“笔墨”。他的理论也全然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概念展开:一切有碍于笔墨表现的,都会被竭力排除。对绘画而言,影响观者对笔墨表现纯粹性关注的,首先是画面的叙事性,而叙事性的画面直接呈现就是点景人物,其次是楼台舟桥等人工物。而这些观者所期待的,恰是董其昌要排除的。

  当然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由于中国绘画的历史遗存太丰富,董其昌也深知无法一蹴而就,更不能打击面太大,因此,他倡导、推崇画面叙事性弱的画家,如米芾、倪瓒。而以米芾、倪瓒后第三人自居的董其昌当然也不会去寻求画面的叙事性——添加点景人物或楼台舟桥之类易引发叙事性的物象符号。

  有点景人物的山水画面,点景人物是主角,其他都是配角。如果抽去了点景人物,那么,也就意味着谁都可以并且谁都可能成为主角,这对画家而言,也就意味着画面上出现的任何形象,都不能掉以轻心,更重要的是依据什么来组织画面?因为一棵树、一块石头、一个山头……都可能是主角,是焦点。惟其如此,同样是“观瀑”,可以在山巅、也可以在山腰、在茅亭、在松下……唯有兼顾无遗,才能合为整体,才能合乎造化,才能满目生机。

1 2 3 4 共4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