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就在“乏味”的画面中-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点评

趣味就在“乏味”的画面中

2018-12-05 08:31:43  来源:新民晚报

  书法高于绘画,像欣赏字一样去看画

  没有人的山水画面,是可以将“我”置入进去的——我可以进去游观的,相反,则是我在看别人游观的。亦即前者是“有我的天地”,后者是“别人的场景”。也就是说:前者是与个我相关的私人性的画面,后者是与他者相关的公众性的画面。然而,在董其昌看来,私人性和公众性,不仅是画面的特点,而且也是对绘画的不同理解。公众性的绘画——近乎我们现在理解的艺术,是要放到美术馆里去展出,观者可以去接受熏陶并感受到意义的作品,而私人性的绘画,则不必放到美术馆展出,因为,这些画面不是给大众旁观的,而是你可以并且需要“进入”的——有我的天地。在这里感受的是满目生机,可以舒放身心,抒发情怀。

  所以,董其昌推崇的、倡导的,和他自己创作的,都不是旁观者眼中的山水,而是“我”置身其间的眼前山水。

  没有了叙事性,画面自然就简约了,观者自然也就难免觉得乏味;而事实上,米芾和倪瓒的画从某种程度来看,也是千画一面。说得直白一点,米芾和倪瓒他们就是一生只画了一张画。如此雷同的画面,让观者看什么?董其昌拈出的“笔墨”又如何去看?

  董其昌给出的策略是:像看书法一样去看。所以他强调书画同源——尽管这是赵孟頫已经提出的观点,但赵孟頫更多地将其落实在技法运用上,而董其昌则拓展到观赏中。日常中我们观看书法,究竟看的是什么?书法之美在于线条,在于笔墨。董其昌要把书法欣赏的这一经验迁移到绘画中来。尽管这种迁移对绘画本体来说是有损的,但是,在文化地位上却是得到提升的。因为书法的地位向来高于绘画,从文人的角度来看更是如此。很久以来,绘画连同篆刻等都是小道、小技;书法因其和文章的天然关系——文章的载体,而成为所有技巧中地位最高的。这也就是后来画家,尤其是自以为是“南宗”的文人画家的落款多用“写”的缘故。

  董其昌,字玄宰。在他的书画作品的落款中,有“画不其昌,字不玄宰”的惯例。也就是,在画上的落款都是字:“玄宰”,在书法上的落款都是名:“其昌”。姓、名、字,在使用中,以名为重,字次之。因此,董其昌的这一惯例,说明在对待书画时,字在董其昌的心目中的地位高于画。也因此原因,这一惯例也成鉴定董其昌的书画作品的一个参考依据。

1 2 3 4 共4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