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一座贴近公众的博物馆-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点评

建一座贴近公众的博物馆

2019-05-17 14:36:21  来源:贵州日报

  桃花春风一壶酒,江湖夜雨十年灯。10年前,在贵州省博物馆的留言簿上,一位名叫张平的进城务工人员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来这里打工10年了,第一次走进不收门票的博物馆,我感到自己属于这个城市。”如今看到这句话,依然令人动容。

  2008年1月,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通知,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部实行免费开放,这是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变。贵州省博物馆也由此迈开了走向公众的铿锵步伐。

  正是在这一年,贵州省博物馆观众数量突破50万人次,是2008年实行免费开放前的3倍。也是在这一年,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博物馆逐渐成为城市中不同人群的共同精神家园。

  10余年的免费开放之路,让贵州省博物馆为更多的人所接受,所了解。观众结构的多层次化是对博物馆工作的最大肯定,尤其是低收入人群、进城务工人员、村镇居民等观众量的增加,充分体现了文化成果全民共享这一惠民政策的初衷。

  展览与大众的交流并不止于此。为了更进一步贴近市民,贵州省博物馆设计许多取材市民的临时展览,让城市居民的文化成果走进博物馆。如在老馆举办的《夕阳红老年书画展》《多彩贵州摄影展》《刘万琪雕塑展》等,均引起市民的大量围观。《咱们的40年》展,更是成为“网红”打卡地,收音机、爆米花机、电唱机、搪瓷缸……游客在展厅内仿佛穿越了时间,老物件让观众感叹不已,从中也感受到社会的长足发展。参观者中不少人都是带着孩子前往,贵阳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带孩子来让他了解一下我们物资匮乏的过去,希望他珍惜现在的生活。”

  贵州省博物馆馆长陈顺祥介绍,贵州省博物馆每年都有展览计划,除长期展出的基本陈列外,每年会向观众推出七八个临时展览。这些展览有本馆根据馆藏特点自办的,也有从国外、省外引进的,并会加大引进力度,“让公众在家门口就能观天下文物,是我们的理想追求。”

  这些源于城市又服务城市的展览,使公众真正成为博物馆的主人,为城市文化生活的开展搭建了平台。

  “博物馆走向大众,服务大众,这是世界博物馆近20年来的办馆理念,我馆也在不断的践行之中。尤其是新馆落成以来,我们通过展览、社教活动、公益学术讲座等多众方式,和不同层次的观众发生联系,希望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陈顺祥说。

  博物馆作为一个“空间连接”,一端连着过去的历史,另一端接着今天的我们。走进博物馆,无疑是进行一次回到过去的时光旅行。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