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艺术何以“融通大道”?-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点评

亚洲艺术何以“融通大道”?

2019-05-21 13:46:46  来源:中国文化报

  亚洲文明,从来都是在对话中前进。文明的车轮,只有在彼此交流中才能踏平坎坷、真正行稳致远,才能汇聚合力、走向共赢坦途。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下,以“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于5月15日在北京开幕。

  作为此次大会的重要文化活动,“亚洲文明联展”主展的“大道融通——亚洲艺术作品展”,展出了来自亚洲(包含俄罗斯)41个国家120位艺术家的130件优秀美术作品。通过水墨画、油画、版画、雕塑等丰富的视觉形式与艺术语言,亚洲各国文化的独特面貌和中国文化的精神气象得以展示,亚洲文明共生共融的理念得以传播,一幅美美与共的文明互鉴新画卷徐徐铺展。

  开放共融的东方写意

  在中国美术馆一层圆厅,簇簇“荷花”在齐白石水墨画《和平万年》、吴冠中油画《红莲》等作品中盛放。“荷”谐音“和”,寓意和平、祥和。这些作品不仅表现出荷花的清丽之姿、高洁之美,更展示了中国文化以和为贵、开放共融的精神理念。中国美术馆馆长、雕塑家吴为山的雕塑作品《问道——孔子问道老子》置于圆厅的正中央,他说:“《问道》是我们向世界发出一个信号,那就是愿与世界各国相互‘问道’,相互学习。”除了8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展览的第一部分“东方写意”还展示了来自38个国家的67件绘画和雕塑作品,这些作品无论是手法还是观念,均体现了东方的写意之美。

  在展览的第二部分“美丽中国”中,各亚洲国家艺术家笔下的中国人文和自然风景多姿多彩,展现了不同文化经验中美丽而充满活力的当代中国形象。这一部分共展示了13个国家20位艺术家创作的24件作品,马苏德·阿·汗的《长城》以别具个性的构图营造出长城蜿蜒、交错的视觉效果;萨乌丁·纳赛尔的《西湖之二》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山、水、云构成的和谐画面……据了解,这些作品全部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的收藏。2009年开始的“意会中国”项目,是促进国外艺术家深入了解中国、感受中国的一项重要文化交流活动。此次展览中的作品,正是参加“意会中国”项目的各国艺术家们到北京、安徽、浙江、四川等地采风、写生和创作的成果。

  展览的第三部分“美人之美”主要展示中国艺术家表现亚洲其他国家的创作,体现出中国艺术家开放的文化视野和情怀。展厅中,中国艺术家创作的31件作品,描绘了巴基斯坦、朝鲜、越南等国家的风土人情,其中16件来自中国美术馆的收藏,另外15件是特别邀约的作品。杨之光的《尼泊尔音乐教师格努》、叶浅予的《巴基斯坦脚铃舞》等作品通过对人物的精细刻画,展现了各国多元的民风民俗;周令钊的《缅甸》、纪连彬的《印度·印象》等作品则以景物为切入点,记录了各国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这些作品的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之久,其中很多作品带有强烈的时代特色。

  不同于欧洲文明起源于希腊文明这一相对单一的主线。亚洲文明由于宗教和种族等问题的杂糅,似乎很难找到一种统一的调性,因此,可以看到一些冠以“亚洲”之名的展览往往很难跳出西方式的展览思维。展览的形态基本以装置、行为、影像为主,关涉的常常是种族、身份、性别等问题。此次“大道融通”展无疑提供了一种不一样的展览形态。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牛克诚认为,最可贵的是展览用了东方写意的概念,抓住了亚洲文化气质中最为核心的、具有统领性的精神形态,这也是展览价值所在。

  如何寻找到亚洲文化艺术的同一性,除了寻求亚洲的理论形态、理论特色,挖掘亚洲各国自身的历史资源,“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我们要创造当代”。牛克诚说,现在亚洲有很多展览想突出亚洲身份或是主体性。比如,日本福冈亚洲艺术三年展、香港的亚洲艺术双年展等。但是,这些展览还是没有真正成为代表亚洲艺术的独特存在,没有形成能够与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相抗衡的展览。建设未来亚洲的展览新形态,显然是亚洲美术人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1 2 3 共3页

编辑:翟亮亮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