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 从必需品到收藏品-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藏品分析

计划经济时代曾与手表、自行车并称“三大件”

缝纫机 从必需品到收藏品

2018-11-29 08:37:35  来源:北京晚报

承载了几代人回忆的老式缝纫机,如今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收藏品。

  不少“80后”童年的印象里总有一个妈妈坐在缝纫机前的背影,机器的嗒嗒声深深地印在很多人的记忆深处。

  衣食住行,衣为先。在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大到窗帘、小到鞋垫,相当一部分家庭的纺织衣物要靠缝纫机制作。缝纫机,曾经与手表、自行车并称“三大件”,既是计划经济时代家庭里的一件“奢侈品”,也是必需品。当时,为了购买一台缝纫机,人们甚至要连夜排队。

  如今,改革开放40年,服装的潮流变化万千,人们早已经从“一衣三季”变成“一季三衣”,缝纫机也渐渐从家庭劳动生产工具变身为人们手工娱乐工具。小小一件家用缝纫机的变迁正折射了人们穿衣的变化,而服装的变化又反映出改革开放生活的变化……

  缝纫机·故事 排了一夜队 花了三四个月工资买回家

  上世纪70年代末,即使不会做技术活,每个家里也要买一台缝纫机。不过,当时缝纫机很难买。今年68岁的市民孙女士当年住在西四,结婚时排了一整夜队,才从西单商场搬回家一台上海蝴蝶牌缝纫机,花费了三四个月的工资。

  这台缝纫机沉甸甸的,底盘带有脚踏板,旁边有转轴,支起机头来,穿上针线,针的起落需要脚踩踏板配合,收起机头,可以当一张小桌子用。缝纫机买回来了,孙女士最开始从窗帘做起,到自己剪裁衣服,渐渐从不会手工的人变成一个用缝纫机制衣的高手。

  孙女士用这台缝纫机给孩子做过小军装、小背带裙等服装,当时最得意的作品是给女儿做的一件小呢子外套。这件深蓝色的大衣是用大人穿的呢子裤改装的,两个裤腿从膝盖以下改成大衣的两个袖子,膝盖以上的裤子改成大衣的前身和后身,用缝纫机嗒嗒地一砸,一件漂亮的小呢子外套就做成了。这件外套女儿穿了好几年,长大后又传给了其他小朋友。孙女士同事们见到后,也纷纷学着用缝纫机为孩子做了一样的外套。

  这台缝纫机为生活增添了很多色彩,孙女士用这台机器做出了电视里的蝙蝠衫、连衣裙。走在街头,不断有人询问她:在哪儿买的?孙女士自豪地说:自己做的。家里的绣花桌布、枕巾经常被客人夸赞,这也是这台缝纫机立下的功劳。

1 2 共2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