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花镜上行:白居易的镜中人生(组图)-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大家讲堂

菱花镜上行:白居易的镜中人生(组图)

2018-04-16 14:10:05  来源:光明日报

白居易像

  ■演讲人:霍宏伟 ■演讲地点:国家图书馆学津堂 ■演讲时间:2018年1月14日

  白居易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字乐天。晚年定居唐洛阳城履道坊,自号香山居士,卒后葬于南郊龙门。

  在我心目中,白居易永远都是一位和善的长者,他那隽永的诗句滋养着这一方水土。我是土生土长的洛阳人,年少时去龙门石窟参观,总要拐到伊水东岸的香山,拜谒一下白园的白居易墓,感受一下诗人长存的优雅气质。

  白氏在《北窗三友》这首诗中,说他有三个朋友:琴、酒、诗。“今日北窗下,自问何所为?欣然得三友,三友者为谁?琴罢辄举酒,酒罢辄吟诗。三友递相引,循环无已时。”实际上,他还有第四位朋友,让他有些害怕的友人,可称为“诤友”,那就是镜子。一旦照了镜,满头华发,苍老面容,一览无余,多愁善感的诗人马上会感叹岁月蹉跎,人生苦短。

  值得庆幸的是,考古人员在白居易住过的地方发现了两面铜镜。1992-1993年,考古人员对位于隋唐洛阳城洛南里坊区东南隅的履道坊遗址进行了大面积发掘,这是白居易晚年生活了17年的宅院。在这个遗址中,清理出一件石经幢残块,上面刻有“开国男白居易”等字。出土两面铜镜,其中一面镜子出在白氏宅院南部的36号探方第三层中,位于宅院南园水池西北角,北临酿酒遗址。镜为圆形,正面绿锈覆盖,无法照容,背面中央为圆钮,钮座也是圆的。内区纹饰似龙似兽,铸造粗糙,锈蚀较重,故纹饰不甚清晰。外区为两周弦纹带内,似饰以铭文,无法辨识。镜钮一侧,有一近圆形洞打穿镜体,使内、外区纹饰受损。接近镜缘处有一周栉齿纹。宽素平缘。谁也无法证实白居易是否使用过这面铜镜,但能够确定的是,铜镜与白居易曾经共同存在于同一时空,或许见证了白居易的晚年生活。

  白居易与镜子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这种难以抑制的强烈好奇心,驱使着我一遍遍翻检着《白居易诗集校注》,目光穿行于字里行间,寻找着答案。

  在白居易存世的2800多首诗作中,明确以镜为题的有13首,另有70余首与镜相关的内容隐没于众多诗行之中。近年来,白乐天的镜诗受到文学研究者的关注,称为对镜诗、览镜诗。白氏镜诗涉及具体的铜镜类型,例如百炼镜、鸾镜、金镜、菱花镜、双龙镜等。纵观白居易一生所写的镜诗,最早的一首《秋思》写于32岁,最晚的《春暖》诗作于69岁,时间跨度长达37年。根据镜诗内容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五种,包括讽谕、赠友、写景、状物、对镜,以最后一种诗歌数量最多,映照出白居易的镜中人生。

  讽谕:乃知天子别有镜

  “讽谕”是白居易自定的一种体裁。有《百炼镜》《太行路》两首诗作,均列入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五十篇之内,写作时间为元和四年(公元809年,38岁)在长安任左拾遗期间。最负盛名的镜诗为《百炼镜》,小序:“辨皇王鉴也。”诗末四句云:“四海安危居掌内,百王治乱悬心中。乃知天子别有镜,不是扬州百炼铜。”可见具有讽谕的目的。王拾遗先生认为,这首诗表面上是歌颂唐太宗“以人为镜”的美德,实际上是讽谕当时的宪宗皇帝应向唐太宗学习。

  白乐天诗中吟咏的扬州百炼镜,到底是什么样子?很长时间没有人能说清楚。在经过长久的等待与期盼之后,它终于浮出了水面。1998年,在苏门答腊海域一艘阿拉伯沉船“黑石号”中发现一面唐代百炼镜,铸造的镜铭清晰可见:“唐乾元元年戊戌十一月廿九日,于扬州扬子江心百炼造成。”这种镜子应该就是扬州百炼镜。

  与《百炼镜》内容不同的是,《太行路》一诗以夫妻来比喻君臣关系,以妻喻臣,说明伴君如伴虎的道理。诗中写到鸾镜:“古称色衰相弃背,当时美人犹怨悔。何况如今鸾镜中,妾颜未改君心改。”鸾镜在白乐天的另外一首诗里也有提及,《和梦游春诗一百韵》:“闇镜对孤鸾,哀弦留寡鹄。凄凄隔幽显,冉冉移寒燠。”鸾鸟是古代的一种瑞禽。《山海经·西山经》记载:高山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彩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以鸾鸟为题材的铜镜被广泛应用于唐人的社会生活之中,成为人们日常梳妆照容的器具。留存至今与鸾鸟相关的唐镜为数不少,多为双鸾镜,孤鸾镜少见。

1 2 3 4 5 6 共6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