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一种诗意的呈现-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大家讲堂

考古,一种诗意的呈现

2018-05-22 10:37:56  来源:北京日报

《考古四记:田野中的历史人生》 郑嘉励 著

  本书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嘉励先生的新著。郑先生是考古专家,主要从事浙江地区宋元考古、瓷窑址考古的调查、发掘与研究,尤其是对宋墓的调查和发掘。共分寻墓、行路、品物、怀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寻墓记》主要记述墓葬调查与发掘,介绍墓葬的风水选址、类型划分、丧葬物品等多个方面,同时还原了五个一线墓葬的发掘场景,使读者从切实的文字中体验考古人的工作,感受真正的考古场景。

  2001年,雷峰塔地宫的发掘成为在当时是“21世纪以来浙江省最大的文化新闻事件”。郑嘉励也参与了此项工作。作为一个亲历者,郑嘉励先生写下了工作手记,完整且清晰地向我们展现了当年的地宫发掘工作——

  2001年3月11日上午九时,发掘工作正式开始,一直延续到次日凌晨三时,从镇塔顶石起吊,直至取出地宫底部最后一枚“开元通宝”铜钱,用了18个小时……七点多,参与地宫发掘的考古工作人员到达现场;九点整,发掘正式开始;十一点整,地宫的石盖板掀开,舍利铁函、铜佛像露出朦胧一角,考古队员体验到“发现的快乐”;下午三点,拆除地宫西南壁,考古工作人员放弃“轮休”,忘我工作;次日凌晨零点前后,地宫的最大文物——铁函出土;凌晨二点,文物被护送至浙江省博物馆;凌晨三点,发掘工作正式结束。郑先生的叙述平实、细致,读来不仅让我们像亲历一样,亦不乏趣味性和发人深省之处。

  第二部分《行路记》以考古工作为轴线,展现宁波慈溪、金华樊岭、温州龟山、嘉兴子城等多地的山色和史迹。第三部分《品物记》探析文物趣味,赏析古器之美,展现古代的“匠人精神”。第四部分《怀人记》展现考古人物群像,以散文游记式的笔致写下那些让作者无法忘却的人:“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的老师、兢兢业业的同事、热心善良的房东……透露出人间的温情与善意。其中有一位老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蟾宫埠是一个小山村,村里有个渡口,摆渡的是一位老人。摆渡这活儿,是当地对于聋哑人的照顾。老人年幼时因为发烧导致双耳失聪,可命运的不幸并没有打倒他,老人总是微笑着,很开心的样子,也许,对于老人来说,守在家乡跟他的小木船朝夕相处就是最幸福吧。村里人照顾着老人,老人也照顾着村里人,你来我往之间,脉脉的温情已然深入心中。

  显然,这四个部分从不同的角度揭开了考古神秘的面纱。作者避开严谨枯燥的纯学术研究,用诗性的文字替代,结合散文的感性,让理性与感性融合在一起,让文字成为连接考古工作者与大众之间的一座桥梁。书中还收录近百张实地拍摄照片,还原考古工作的一线实地场景,向大众传递出考古有趣、温情的一面,也将一位考古人多年的心路历程细致绵密地展现出来。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