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濂谈中国画色彩观的哲学性(上)-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大家讲堂

陈振濂谈中国画色彩观的哲学性(上)

2019-01-24 09:59:17  来源:杭州日报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 辽宁博物院藏

  中国画史研究中,究竟有没有“进化论”的影子?恐怕很难遽断其非。我们在观赏《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这样的唐代人物画时,如果回想起最早的卷轴画是出土于长沙的战国时代的帛画《夔凤人物图》和《御龙图》,除了墨笔勾线之外,仕女人物造型基本上是平面的、装饰的、纹样的。而且没有色彩,只是涂墨和空白交替。

  “五色” 出于早期的思维和概念

  那时可不像后来许多理论家的谆谆提示,所谓的中国画是五彩缤纷后的归于水墨素白,还有什么“墨分五色”的名堂;在战国时期一直到秦汉,中国画除了有朱砂矿质涂抹之外,求颜色斑斓而不可得,绝对不会端着谱儿说我们拒绝五彩而专门钟情于水墨以示高贵。也即是说,那个时候是没得选的。

  这就看出了画家(当时是画工)与哲学家、诗人的截然不同来。哲学大师老子有言,“五色令人目盲”(《道德经·第十二章》);孔子有言,“绘事后素”(《论语·八佾第三》);更有《诗经·卫风·硕人》还有“素以为绚兮”。无论是素在前还是素在后,当时的文士包括哲学家和诗人,都首先重视“素”的地位和由此引出的所谓传统审美观。但同为战国秦汉的画工画匠,却没那么深奥而高傲,他们苦于求“五色”而不得,根本不在乎会不会“目盲”。

  那么,春秋战国时老子所言的“五色”,究竟是哪五种颜色呢?据典籍所载的序位乃是黄、青、白、赤、黑;即今之黄、蓝、白、红、黑五种原色,又曰“正色”。更有为了证明这五色的合法性,甚至还搬出传统的“五行说”即金木水火土来对应,如金(白)、木(青)、水(黑)、火(红)、土(黄)。但这样的附会虽未能尽然妥帖,却影响久远,代代奉为圭臬;时间长了人人习惯,也没有人生疑了。尤其是还有文人将之比拟方位之东南西北中,中医之心肝脾肺肾、音律之宫商角徵羽,以“五”为贵;再看五色之黄、青、赤、白、黑,显然皆是出于早期传统文明的同一种思维模式和概念逻辑。

  从两件帛画出发,又经过了漫长的秦汉魏晋墓室壁画和漆画时期,绘画的色彩使用尽管还很幼稚,简单的不分层次的原色平涂还是最常见的做法。但从上古时期简单的五色观并予以“五行”式的解读,随着思维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富足繁盛,对色彩的要求也开始复杂多样起来。比如在魏晋墓室壁画中,已经开始有了个别的变化痕迹。比如,各种绘画和工艺制作过程中,开始有粉红——白与赤间,有青紫——赤与黑间;有翠绿——青与黄间;老子原有的“五色”是黄、青、白、赤、黑,被推为最基本也最权威的“正色”。而变化的色彩内容,有绀、红、缥、紫、流黄,(一说绿、红、碧、紫、流黄),为老子“五色”之辅,曰“间色”。

1 2 共2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