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所有的时间:艺术与史前史(上)-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艺术公开课

世上所有的时间:艺术与史前史(上)

2018-04-16 08:13:43  来源:中国网艺术中国

  人类作为物种的永续第一次遭到了怀疑。进化论者阿尔弗雷德·R·华莱士(Alfred R. Wallace)曾经预言“可以想见,终有一天,地球将只生产人类耕种的作物和人类畜养的动物;人类的选择将取代‘自然选择’”⑤——如今听来,还有什么比这更具讽刺意味呢?把伊甸园搬到未来的华莱士后来在卢伯克那里得到了共鸣,通过欢乐地宣告一种单一文化的到来,他将灭绝的恐惧挡在了门外,而这种单一文化正是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在《忧郁的热带》(1955)中谴责的对象。到卢伯克的时代,灾变论(catastrophism)——这类地质学理论将过去的时间视为一系列剧烈的灾难性断裂——已经基本不再流行,但灾难本身,正如列维-斯特劳斯所认识到的那样,只是转换了载体。灾难不再源自神的旨意,或者甚至是地质力量——始作俑者变成了人类,弱小但极度危险的人类。人类先是发现如何驯服自然,接着又找到如何启动他们自身的灭绝链,在这个过程中,异化与资本主义的僵化迅速扩散。罗伯特·史密斯森(Robert Smithson)的“反向废墟”准确地抓住了这一不可阻挡的进程,在其终点,人类自身变成了化石。

  史前时代是移动的,是遥远的,但始终影响着当下,迫使人对灭亡,也对历史的偶然性产生自觉。所谓偶然性,就是说我们不能再把历史当作人类实现自身的故事来看了。史前时代对现代性最初的一次侵蚀发生在1854年伦敦的西德纳姆公园(Sydenham Park)。搬迁至此的水晶宫(Crystal Palace)以其宏伟的身姿象征着进步,但公园更远处的草坪却留给了深沉的过去:其中一个区域,观众可以看到地球历史地层的地质剖面图;另一座人造小岛上,则是实物大小的混凝土恐龙坐镇。⑥在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批判绵延时间的空间化(the spatialization of duration)若干年前,这些展示物就已经让一般大众对不同的速度和时间尺度有了一些了解,温和地让他们逐渐适应自身的微不足道感。

  1905年,无政府主义地理学研究者埃利塞·何克律(élisée Reclus)讨论了同样的微不足道感及其在历史编纂学上的意义:在一种超出一切人类营生的时间尺度中,书写历史还有什么意义?何克律的著作《人类与地球》(L’homme et la terre)是一部从人类诞生开始讲起的普遍史,他认为正是社会动荡和现代性迅猛的发展速度使得这样的普遍史变得必要。“在我们这个充满危机的时代,当社会经历的震荡如此剧烈,当进化的漩涡迅猛到让人眩晕……历史研究就变成了一种愈发珍贵的兴趣。”⑦何克律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下,历史要保持其实用价值,就得把目光拉开,从一种疏离的,类似空中俯瞰的视角观察过去。经过如此转变,历史将不再只是按照编年史体例记录伟人的高尚事迹,而转向寻找决定事件走向的基本法则——这些法则,我们一旦掌握,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未来。此处可以看到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长时段”(longue durée)理论的雏形,该理论在年鉴学派的历史编纂学中占据了核心位置。1959年,布罗代尔在第一本受年鉴学派影响的著作《书写之前的人类》(L’homme avant l’écriture)中写道:“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巨大冲击,以及战后科学发现的更大震撼,我们的生活……不断提出并重新提出人类整体的问题,在人类自身的过去中,也在其过去之外。”⑧换言之,原子弹的发明让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布罗代尔晦涩的警句式书写提示我们,跃进一个未知的未来可能需要另一种更大胆的跳跃,朝向被遗忘的,也许从未有人生活过的过去——无人的地球。

1 2 3 共3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