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历久弥新 古韵犹存-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艺术公开课

宣纸:历久弥新 古韵犹存

2018-04-23 09:13:22  来源:中安在线

  1915年,安徽泾县小岭曹恒源桃记牌宣纸获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

  宣纸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载体,其制作技艺被誉为世界手工造纸技艺的“活化石”。“宣纸制作技艺”于2009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宣纸虽为世人熟知,但由于对其发展演进及内涵变化并不十分了解,不少人仍将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内涵的宣纸混为一谈,因此有必要对宣纸的“前世今生”一探究竟。

  唐代:“宣纸”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

  《旧唐书》中曾记载:唐天宝年间,在全国各地运到京城长安的进贡之物中,宣城郡船中有“纸、笔”等贡品,这说明当时宣城郡已生产纸、笔。《新唐书》也载宣州宣城郡土贡有“纸、笔”等物。“宣纸”二字连用,作为一个表示纸张的专有名词出现,始于唐代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记》。其卷二中云:“江东地润无尘,人多精艺,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这种所谓“宣纸”不是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纸张,而是“好事家”“用法蜡之”以后才可用的其他种类的皮纸。这说明:唐代“宣纸”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这是以产地而称的“宣纸”。唐代宣州虽有“纸、笔”之贡,但不能将这种当时的优质纸张与后来的“宣纸”视为等同,因为原料不同;唐代起已有“宣纸”之名,但其时是取地名命名,泛指宣城所产之纸;从造纸技术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唐代尚未见有以青檀皮为原料的“宣纸”。但不可否认,当时宣州已经产出名纸,以地名命名的“宣纸”就此产生了。

  宋元:“宣纸”是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的纸张

  文献证明,曹氏一支辗转迁徙到安徽泾县小岭后,开始了全面系统地以青檀皮为原料制作“宣纸”的历程。《小岭曹氏宗谱》云:小岭曹氏自“宋仁宗宝元元年戊寅,由太平泾阳东山下文楼冲迁南陵绿岭虬川,为虬川派。锺生元,行三十一郎,字子鉴。元生六郎。六郎生细七。细七生逸。逸生念四。念四生百十一。逆数至振铎公七十三世。百十一生子二,长大一,居虬川;次大三,自虬川迁泾县小岭,为吾小岭始祖。”“泾,山邑也,故家大族,往往聚居山谷间,至数千户焉。曹为吾邑望族,其源自太平再迁至小岭,生齿繁夥,分徙一十三宅,然田地稀少,无可耕种,以蔡伦术为生业,故诵读之外,经商者多,人物富庶,宛若通都大邑。”

  史料显示,曹大三(1264-1342)因避乱,于1289年率族人迁居小岭,初期条件十分艰苦,忙于辟草开荒、垒堰造地、搭建屋舍。初具定居条件后,为谋求生计,根据当地条件开始了“宣纸”的试制和生产。宋末经元到明中叶之前的一段时间内,皖南山区一带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小岭虽为偏远山区,但盛产优质青檀皮,加上水质、温湿度皆有利于造纸,天时之机、地利之便加上人之勤奋,促进了造纸业的快速发展。这一时期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制作的“宣纸”,主要用于书画装裱托纸等,还不宜于书画。此时,曹氏族人根据社会需求,已开始不断试用多种复合材料制作纸张,其中就包括稻草。

1 2 共2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