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当随时代”的悖论-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艺术公开课

“笔墨当随时代”的悖论

2018-05-15 09:17:16  来源:人民网书画

  书法的艺术因子不属于任何一个特定的时代。追求时风的书法家成不了传世的大家,有些人虽然喧嚣一阵博得一时之名,但风行一过便烟消云散,留不下任何经典。而为什么启功能够备受书坛的尊崇?启功之书法为什么能无论在其生前身后都备受人们喜爱?追究起来,我们可以看到:在他所处的时代中,当同时代的书法家们都在试图开宗立派独辟新境之时,启功绝不随波逐流,始终保持着内心的澄静,坚守着古人传承的书法的遗传基因和文化精髓。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笔墨几乎没有受到时代审美风尚的影响,而是以古为师,从而使他的作品超越了时代审美的局限,正因为如此,其书法才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里的艺术经典。启功也用他的执着与坚守告诉世人,经典与传统相向而行,不被时代的流行风气所染,是书法家的毕生修炼。

  中国的书法历经千年发展已成为一种相当成熟和完备的艺术形式,并早已达到了“程式化”的高度。对当代人来说,对于书法的传承和发展,重要的不在于要有多少创新,而是在于对于书法的传统基因是否能够做到“原真性”的保留并传承。笔者认为,这也正是之所以中国书法能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重要原因。当书法成为了“文化遗产” ,它就意味着古人留下的真草隶篆行诸书体不能变,古人规定的书写法度和汉字的书写也不能变,笔墨中传承的“颜柳欧赵”“苏黄米蔡”的笔墨基因也不能变,变了就不是我们向联合国申请的书法了。书法作为传统艺术必须与历史一脉相承,必须与古人息息相通。对于习书者而言,对“颜柳欧赵”等各经典名家名帖的临习摹写是必须遵循的古今范式;对于书法创作而言,传统经典之中蕴含着足以令今人取之不竭的文化资源和艺术能量。梁启超曾说:“艺术是情感的表现,情感是不受进化法则支配的。不能说现代人的情感一定比古人优美,所以不能说现代人的艺术比古人进步。 ”笔者以为,梁启超的这一说法用在书法上也是恰如其分的。

  对于书法的评判必须要超越出简单化的“新”与“旧” ,区别书法的优劣只能靠文化品位的低俗与高雅,艺术水平的高超与低下。而新与旧、古典与时代不能成为其审美价值的标准。需知在艺术上今天的新未必是新,过去的旧未必是旧。就像流行的文化不一定能够成为经典,而经典则是永恒的流行。唐代中叶,韩愈为抵制当时盛行的骈文,发起了古文运动,力倡用散句写散文。苏轼称其为“文起八代之衰” ,以赞美韩愈不为时代风气所染的复兴精神。今天之书坛,有多少创新实际上只是停留在浅层的形式改造而已,一些无根无法的书写形式,就如同“揪着自己的头发企图飞天”一样,留给人们的只能是功力与文化内涵的双重缺失。

1 2 3 共3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