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从鲁班到达芬奇”-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艺术公开课

为何要“从鲁班到达芬奇”

2018-06-13 08:50:35  来源:中国文化报

  在一年多文献研究、策划设计的过程中,我和策展团队以及意大利方的合作伙伴在持续沟通中不断获得新的灵感,围绕艺术与科学这一核心主干而延展出来的分支思路越来越多,终于形成一棵大树。从全球最新多媒体与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公共教育区域工作坊项目的设置、阅读与影音观看区的增加、针对成人与儿童不同需求而设计制作的兼备学术与趣味启发的展览图册的设计,到开幕现场的想象与策划……很多细节的不断完善促成了展览现在的样子。

  许多行业内的专家学者提醒过我,策划这样一个对话展,务必要严格防范学术表达上的不严谨所带来的展览失败的风险——因为鲁班目前缺乏足够支撑起他真实成就的文献史料,在当今鲁班研究学者之间,他更多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甚至是像神话中的人物一样。相比之下,距离我们仅约500年的达芬奇则是留给了人类扎扎实实的作品、日记、手稿以及别人对他进行大量研究的文献。事实上,我们也就此进行了多次探讨。我认为这场展览既然是对话展,它便不仅仅是两个人的对话,也绝非将两个人伟大成就中的相似之处拿出来做简单的对比排列,它同时是故事与现实的对话,历史与今天的对话,是所谓传说对后世两千多年人类文明变革过程产生影响的一次梳理,亦借此展想要启发观者与我们共同深入思考一些问题,如丝绸之路抑或更早的东西方交流过程中,阿拉伯人与相距万里的不同种族之间究竟交换过什么?除了考古发现中可挖掘的蛛丝马迹之外,艺术与科技创新上的相似之处又暗示了哪些目前史学研究成果中尚未触及的空白领域等。

  这样一场对话展览,将传说与现实放在一起,将过去、今天与未来放在一起,以有限的学识积累,我们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引发对人类2500年来众多未解之谜的发现与反思、梳理与研究。希望这场展览既是对中国传统艺术与科学历代成就的再次梳理和传播,又是引导全世界的艺术与历史爱好者们重新检索回溯自己的知识库、而后有所新发现的一道灵光。

1 2 共2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