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演变中的“回溯”现象-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艺术公开课

字体演变中的“回溯”现象

2018-07-19 10:12:48  来源:中国文化报

范式碑 局部 三国·魏

  18世纪英国美学家荷加斯在他《美的分析》中提出“蛇形曲线”的美学概念,认为这种曲线“不仅使想象得以自由,并且使眼睛看着舒服,而且说明着其中所包括的空间量大和样多。”“有生气的心灵总是热衷于蛇形线式运动,这最能体现灵动的审美理想。”此番论述的美学要旨,在于揭示审美流程中,一般都不是采取直线平面式的取向,而是以灵动作为特征的多重多样偱环往复的立体式推进。在书法演变的历史长河中,“蛇形曲线”涉及“主流”与“回溯”等多种审美关系。如果说“返流”“支流”“次流”是和“主流”相对的话,那么“回溯”则是与“主流”相侧相伴而又相互依附的一个概念。任何艺术的发展,本身有它一定的前瞻性、导向性、精确性,呈现出“主流”性的未来态势,但艺术发展非常纷繁复杂,不可能非此即彼地朝向预期的目标精准抵达。一些未被认识的元素,或者一些认识还不完全的特征,在参与“主流”推波助澜迈进的同时,会呈现出不规则的“回溯”现象。

  字体形态演变的前景与走向,尽管人们绞尽脑汁,但终没有提出清晰可见的线路图被世人所信服,就是概括的“由繁至简”“由具象到意象到抽象”趋势,可称之为字体演变的“主流”,但毕竟粗放、笼统而含混。字体演变真正让人为之魂牵为之梦绕的,是一次次不随“主流”而行的“回溯”现象,这种“回溯”盘旋还绕,不为意造,“剪不断,理不乱”。

  篆书后期的发展反其道“回溯”到了古隶。篆书产生,本是在实际应用的环境下酝酿而成。因其笔势圆整,体势雄健,尚婉而通、匀称而谐,成为官方钦定的通行文字。但自汉以降,其曲折难写,无波无磔的特点,实在无法适应新的社会之需要,篆书作为一种字体退出舞台成为定局。按理讲,根据简约流美的主旋律,本应朝着运笔自如、圆劲丰腴、活泼矫健之路前行,但事实上,篆书不可思议地又“回溯”到了古隶。在李斯统一六国文字前,古隶早已萌发流行,从现存古隶的特点看,总体上字形多横扁取势,笔画夸张,结体右高左低,顿挫有力,含蓄稳重。在后期篆书少人问津之时,古隶活力重新迸发,再次粉墨登场。三国时,吴国问世的《天发神谶碑》既可视为篆书的一抹余晖,也可视为古隶重燃之一冉薪火,它承续又彰显了古隶的所有特征,用笔大刀阔斧,意态奇拙,颇具装饰意味,威严不可侵犯。这种“回溯”倒流,令人费解,既不可归结于吴地未受篆书流美濡染,又不可解读为吴人缅怀旧制而对新风麻木不仁,只能说明文字的前行,本是规整性、便捷性、多变性、审美性多种理念交错,互相影响,相互促进,而绝不是单一线条式有秩序可预测的向前演变。

1 2 共2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