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福音:使笔墨更笔墨-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艺术公开课

杨福音:使笔墨更笔墨

2019-04-17 10:58:27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中国画在中国已经生长数千年了,但前些年,突然对这样一位“白胡子老头”该叫什么名字有了一说。比如说,是叫姓中,名国画呢?还是复姓中国,名画呢?还是干脆重新取个好听又好用的名字呢?为此,当代中国画坛就扎扎实实地热闹了一阵子,但闹来闹去也没闹出个什么名堂,只搞得中国画坐立不安,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而羞愧满面。我一方面觉得这是呷了饭没得事做,另一方面又觉得无限制地扩大中国画的定义,到头来,中国画本身的特点,便会因模糊不清而消失。

  世上的事均有因果关系,承上方可启下,推陈才能出新,无源也就无流。如果采取偷梁换柱的方法,先将最本质的东西抽去,然后再谈,便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比如汽车,虽则与单车与飞机同样是跑路的,但汽车的名字总还是叫汽车。设若有一小群设计家搞出了一辆单车,硬说这是汽车的革新成果,那这种革新就未免显得滑稽而可笑。

  世上的事又都是这样,有所限才能无所限。吴昌硕作花卉,用笔取双勾的办法,齐白石学他,改之取单勾的办法。吴道子勾线创兰叶描,一笔中有起伏,也是从以前的高古游丝描脱胎而来。没有工笔便不会写意。没有五言七言,便不会有长短句。总之,没有前人就不会有后人。

  如今市面上露脸的水墨画,许多已经与原来的中国画概念相去甚远。其中至关紧要的,是抽去了笔墨这个本质。我们知道这笔墨二字是何等的重要,它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决定了中国画绵延数千年的生命,成为区分西洋画、区分日本画的最明显的标志。可以说,抽去笔墨,中国画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历代的大家毕其一生,其聪明才智、辛苦勤劳无不是为了在笔墨二字上做文章。当然,笔墨的审美观念要扩大,笔墨的技巧也应作新的探索,但这种扩大和探索的目的,是在于使笔墨更笔墨,当代中国画要向前走,其根本问题在此,其难度亦在此。如果绕此而行,避难就易,避实就虚,想走一条捷径,是走不出名堂来的。

  与其讨论中国画的名称,不如讨论中国画的笔墨。这样才不至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杨福音)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