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氏印谱流布不广与乔氏篆刻研究的不足-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艺术公开课

乔氏印谱流布不广与乔氏篆刻研究的不足

2020-06-24 08:24:01  来源:杭州日报

  乔大壮,清光绪十八年(1892)农历正月十六日生。本名曾劬,大壮系其字,一字壮殹,别署伯戢、劳庵、桥瘁、瘁翁、波外翁等,室名波外楼、戢翼斋、酒悲亭、永夕室。

乔大壮

  艺术家后世影响的逐渐扩大,除了作品自身具备流传的价值而外,还需要若干条件,广泛流布其作品确是一种比较好的途径。要全面了解一个艺术家,最好的方式也是从研究其作品开始。由于乔大壮生前对印章既不留稿又不自辑印册,以致后人编辑其印谱相对有难度。乔氏印谱在国内流布不广,是其身后印名不彰的客观原因之一。

《乔大壮印集》沙孟海题签

  乔氏印章集存,在其生前有潘伯鹰《玄隐庐录印》收有少量,但未有专谱。其印谱在身后之刊布,只有五次。1950年第一次出版《乔大壮印蜕》,收印560方,由曾克耑、曾绍杰、蒋维崧集资整理,后付秦彦冲促其成,有徐森玉、沈尹默题签,潘伯鹰撰《乔大壮先生传》,曾克耑作序,乔大壮遗像及陈运彰所作像赞,以及乔氏致蒋维崧绝命诗和蒋维崧跋。此谱当时印数甚少,编印未臻精审,流布不广,目前已是很难得见。1976年第二次出版《乔大壮印蜕》,收印563方,由其从学友人曾绍杰重为排比原编再为组合,有台静农序、曾绍杰序,但此谱出版发行均在台湾,对大陆则没有产生多少影响。1988年第三次出版《乔大壮印集》,收印519方,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故宫博物院拓印,有沈尹默题签,潘伯鹰撰《乔大壮先生传》,徐悲鸿、傅抱石为乔氏画像各一幅,增录乔氏撰《黄先生传》墨迹,并首次将印存按自用印、早期作品、中期作品、晚期作品编次。可是,由于只印了二百余册精装本,国内仅编者乔无疆、蒋维崧各得一册,此外即以售价四百美元专供海外发行,由于未附后记介绍,海外读者看不懂而积压难销。因此,该谱不仅未能流布于国内印学界,对海外也没产生多大影响,可叹也。

  第四次出版乔氏印谱在1995年,名曰《乔大壮印集》,收入自用印87方、早期印28方、中期印50方、晚期印406方,计571方,由乔无疆编辑、上海书画出版社发行,印集封面改为集乔氏墨迹,有沙孟海、刘海粟、沈尹默题签,吴丈蜀题词,乔氏遗照两张,徐悲鸿、傅抱石画乔氏像各一幅,潘伯鹰撰《乔大壮先生传》,及乔氏撰《黄先生传》墨迹,徐悲鸿赠画《雀柳图》,并乔无疆《后记》。此印集发行两千册,乔氏篆刻艺术在国内的流布,篆刻界能更多地了解其印学,应该说是从此书的出版才开始逐渐产生实际的影响。此后,又有2013年第五次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两千册的《乔大壮印蜕》,收印589方,首次辑入边款17方,首次附入刘绍刚、周冰编订《乔大壮先生年表》,使印学界能多方面地了解乔氏的篆刻与学行,再次推进了乔氏篆刻艺术在国内的流布,可是这时距乔氏之逝世已66年。

  集学人一生心血的著述,如能及时得到整理出版,并向社会流布,是拓展作者在学界影响的重要客观条件。古来因学人著述流布偏晚而使学术思想久晦不明、学术影响湮没不彰的例子很多。乔氏印谱在国内晚出,流布不广,造成印学界对其篆刻艺术的了解和接受滞后,也就不是什么偶然的特例了。不仅如此,他的诗集词集亦因晚出流播不广,国内诗词学界对他的了解和研究也都是有待深入的。

  艺术家及其作品能成为后世研究的对象与焦点,往往是身后影响渐增的标志,其作品风格能为身后更多的人传承并出新,又往往是其影响渐隆并成为流派的重要条件。有关乔氏篆刻的研究成果太少,乔氏篆刻传承的范围亦小,是其身后影响不著的又一客观原因。乔氏身后直至今日,除五次刊布过他的印存外,学界对他篆刻艺术的研究也明显薄弱,研究者少,成果亦少,既不成规模,也尚待进一步深入,这也是他的篆刻成就在身后影响不著的一个反映。

  乔氏篆刻在其身后无家传,其五子三女,虽有能刻印者,但各有其业而终归不能传其印学,抑或是因为1948年遗书中“三世子孙勿习文艺”之诫。他的门人能传其学者亦不多,只蒋维崧、曾绍杰、卓吟放、张昕若几人而已,传承队伍不大,对于推扬乔氏篆刻还很不够。此外,乔氏故地成都市对他的推扬与缅怀也一直没有重视,直到2019年4月15日,乔大壮庐墓才得在成都市双流区金桥镇鲢鱼村重建落成。百余名各界学者专家齐聚现场,随后举行乔大壮文化研究座谈会,并拟建乔大壮纪念馆,征集文献,研究其书法篆刻与诗词。四川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在座谈会上指出,当前对乔氏的研究太少。应该说,乔氏身后这七十余年,其无论篆刻,还是诗词文学的声名不彰,与对他研究的冷寂是不无关系的。(本文摘录自《西泠艺丛》总第64期“民国巴蜀书学研究”专题,《乔大壮篆刻身后影响不显平议》,文/杨帆)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 衍生品

    文创人寻找灵感的乐土(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