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之起源:削文竹以为管 加漆丝之缠束-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衍生品

笔之起源:削文竹以为管 加漆丝之缠束

2018-04-11 08:18:49  来源:人民网书画

  唐宋时期:无心散卓笔推进书画风格的改变

  到了唐代,毛笔以笔锋粗短而硬劲为主要形制特点,其中较著名的有“鸡距笔”。“鸡距笔”因其笔头的形状像鸡爪后面突出的距而得名。白居易曾在《鸡距笔赋》中写道:“足之健兮有鸡足,毛之劲兮有兔毛。就足之中,奋发者利距;在毛之内,秀出者长毫。合为乎笔,正得其要。象彼足距,曲尽其妙。”这一时期,人们逐渐告别了跪坐的书写方式,改为坐在椅子上伏案悬腕书写,因此要求毛笔笔管较短,笔锋软中有硬。

  “鸡距笔”所用的缠纸法就是其中的一种手段。缠纸法指用纸或绢裹笔柱,目的在于固定笔根,塑造笔形及更换笔头。由于有心笔采用缠纸绢的制作方法,笔头短而尖锐,蓄墨量较小,使用范围有局限性,尤其书写行草书时不能肆意挥洒。笔心缠纸导致大幅度的提按、顿挫不灵便。柳公权曾评价“鸡距笔”:“出锋太短,伤于劲硬。”因此,唐以前的书风多具有有心笔的痕迹与影响,而这是唐以后散卓笔无法表现出来的。

  由于“鸡距笔”吸墨性不好且易干枯,唐代笔工后又改进制造出锋长柔软、吸墨性好的长锋笔。长锋笔书写流畅,适合行草,它的出现成就了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大家,为唐代书法带来了纵横洒脱的新风。怀素的《自叙帖》就是长锋笔所书,全卷强调连绵之势。

  至宋代,制笔名家辈出。其中,诸葛高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为适应书画家对长锋毛笔的需求,大胆探索创新,制作出了无心散卓笔,促进了书画艺术风格的变化。诸葛高所在的安徽宣城,也成为了唐宋时期全国的制笔中心,宣笔盛极一时,成为文人最喜爱的文房用具。唐宋宣笔主要用兔毫、竹竿制笔,以紫毫笔最为珍贵。

  宣城地处长江中下游,降水量较多,水草肥美,这些对兔子的生长极为有利,兔毫质量有了保障。具备这些客观条件以后,工巧也是重要的能动因素,陈氏家族和诸葛家族都是史书所载的宣城著名笔工。此外,众多文人的推崇则是宣笔著称的人和条件。早在东晋,王羲之曾写求笔帖给宣城陈氏,并被陈氏作为传家之宝所珍藏。白居易的《紫毫笔》对作为贡品的宣笔大加赞美,影响至巨。宣笔在当时不仅是一种实用的文房用具,更是珍贵的工艺品。

1 2 3 4 共4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