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笔下拥衾美人从病态走向健美-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藏品展示

张大千笔下拥衾美人从病态走向健美

2019-08-23 09:01:41  来源:四川日报

 

张大千《拥衾仕女图》。四川博物院供图

        文物档案

  文物名称:《拥衾仕女图》

  文物年代:1946年

  作 者:张大千

  文物级别:国家三级文物

  收藏单位:四川博物院

  被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的张大千,其画坛生涯中赴敦煌临摹壁画,以及晚年创造的泼墨泼彩,都是中国美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书写。不过,作为一代画坛巨匠,张大千还有一个美称——张美人。从二十几岁开始,张大千就喜欢画仕女,并有“眼中恨少奇男子,腕底偏多美妇人”之句。

  在赴敦煌临摹之前,张大千笔下的美人沿袭明清以来的古典风,病态而柔弱。这幅创作于1946年的《拥衾仕女图》,其笔下女子已拥有更加健美的体态。这是在敦煌临摹近3年之后,张大千十大心得之一——画女性舍病态而取健美。《拥衾仕女图》,也因此成为大千仕女画自开一派的标志。

  “张美人”也曾落入窠臼

  “张大千,绝对是中国画坛画美人的高手。”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魏学峰介绍,张大千早年从日本回国以后开始绘画创作,最早就是从仕女开始。那时的张大千,学清代著名画家费小楼、任伯年、王小梅等的仕女画,笔下美人纤弱清秀,细眉、柳腰、小眼的范式,令美人别具一番病态美。他还很注重仕女眼睛的刻画和表达,琢磨怎样才能使画中人顾盼生姿,总是像含情脉脉地望着你。为此,他实践出传神的关键是在瞳仁的位置,就是视线的方向要对正面。天赋加上刻苦,“张美人”的美称很快不胫而走。

  仕女画为张大千赢来声誉,他本人却认为这些画表现的均是妇女弱不禁风之美。“如果再这样下去,也走不出晚清的套路。”魏学峰说,张大千不久就开始学明代画家唐寅和陈洪绶,此后笔下仕女多了雍容华丽和艳而不俗。1938年,张大千躲避战乱回到四川,在青城山时创作了著名的《柳荫仕女图》。画中仕女体态婀娜多姿,在柳荫下倚石而立,温雅而柔弱。就是张大千借鉴唐寅的“三白法”之作:额头、鼻、下巴全白,衬以红唇和红润脸颊,美人面色粉嫩,温婉可人十分养眼。只是纵观画作,晚清仕女的病态之美依然挥之不去,直到张大千1941年前往敦煌临摹壁画。

  敦煌,这座延续近两千年的艺术宝库,给了张大千丰厚的给养。无论是宝相庄严的菩萨,还是一脸虔诚的供养人,壁画中的女性形象,都呈现出丰腴和健壮的体态,这让张大千由衷感慨“是美人,都健壮”。

1 2 共2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