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白石老人的记忆片段-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藏品故事

有关白石老人的记忆片段

2017-10-17 16:55:22  来源:大众日报

齐白石诙谐自画像  人骂我我也骂人  

  重大事件·国际和平奖金

  1956年我考取了中央美院。

  就在新生入学那天,中国美术界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各报刊纷纷刊登了一则消息,大意是:9月1日首都隆重举行了授予齐白石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和平奖金仪式。郭沫若以世界和平理事会副主席的名义主持了仪式并致贺词。茅盾代表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和平奖金评议委员会授予中国画家齐白石荣誉奖状、一枚金质奖章和五百万法郎的奖金。周恩来总理亲自到会祝贺。

  消息在校园里像旋风一样传开了,特别是我们刚入学的新生,兴奋程度更无法形容,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美术界的一件大事。白石老人是中央美院荣誉教授,身在中国画系的我们更增加了自豪感,大家急切地希望见到这位大师。大家的呼求反映到系里,不久,李苦禅先生告诉同学们:“已经联系好了,今天下午去齐老师家拜访。”大家都高兴地跳了起来。

  童心永在·“买糖去”

  9月的天气晴朗、凉爽,我们来到了北京城西的跨车胡同15号白石老人的家。苦禅先生告诉我们,老人刚从雨儿胡同搬回来不久。到了门口,从传达室里走出来一位公鸭嗓子的看门人,个子不高,一口京片子,见了苦禅先生“您哪、您哪”地问候。一位同学对我说:“这人原是清宫里的太监。”我好奇地回头多看了他两眼,真是一脸故事。

  进入院内,一溜北屋,厦沿的几根柱子被一排铁栅栏堵上,只有冲屋门的小铁门开着,据说这是齐老为防盗而设计的。

  在苦禅先生的带领下,我们轻手轻脚鱼贯而入。我原想,大师一定坐在正门太师椅上,谁知椅子上没人。只见苦禅先生正弯腰向老师问候呢,原来老人是斜卧在左边一个矮矮的躺椅上。只听苦禅先生说:“老师,我的学生们看您来了!”老人转头一看这么多年轻人,就操着一口湖南话问:“是美术(学)院的,恰(吃)饭了吗?”苦禅先生说:“我们不恰(吃),恰(吃)过了。”老人反应很快,马上说:“买糖去!”他孙媳赶紧答应着,老人又说:“要买大的。”然后用大拇指掐着小指尖说:“不要这么小的。”家人赶快用手比划成蛋糕大小的样子说:“买这么大的!”大家都笑了,白石老人也笑了。看着这位96岁充满童心的老人,我真的很感动,心里暖暖的。不禁想起他的两幅名画《他日相呼》和《小鱼都来》,那么纯真可爱,真是画如其人!

  这时,苦禅先生指着老人的头发说:“老人身体不错,你们看,后脑勺又长出了黑发。”大家都好奇地走到老人身后去看,老人半闭着眼睛,右手不时地摸着挂在腰间的一串钥匙,发出轻微的金属声。

  稍坐,怕老人太累,李先生招呼我们给老人行礼告辞。老人一定要站起来送我们,家人将他搀起来走出屋门,在铁栅栏边站住,举手与我们告别,当我们走到二门回头看时,老人的手还举着,直到家人帮助他慢慢放下来。这使同学们非常不安和感动。

  一生节俭·大方的悭吝人

  这次的访问成了班上的热门话题。

  通过大家的议论,我这个外地来的新生了解了不少老人的故事。如:一年前政府特别在雨儿胡同为老人修缮了一个别院,请他搬进去,住了不到一年,他就三番五次找总理,坚决要搬回旧居,也就是我们去的跨车胡同。周总理只好答应了。原因除老年人不习惯新的环境之外,据说有些私房钱尚在旧屋内,只有他自己知道,实在不能被外人知道,哈哈!

  老人生活节俭是众所周知的,从青年起就为生计劳苦奔波,靠做木匠活为生,形成了他节俭甚至有些吝啬的习惯,也很能叫人理解。但在大事上或帮助别人的事情上,他却从不计较。当年常为老画家裱画的刘金涛师傅,在生计上遇到了困难,一些老画家纷纷作画集资,为刘师傅在前门大栅栏开了个裱画店,捐助人就有徐悲鸿、齐白石、叶浅予等。为一个裱画工人集钱开店,这是闻所未闻的事。后来,刘金涛师傅把这份情谊记了一辈子。

  民族气节·“齐白石死了”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北京时,白石老人闭门拒绝来访,在门上贴了条子:“白石老人心病复作,停止见客。”也曾写“画不卖与官家,窃恐不祥”。也有人传说他还写了“齐白石死了”。总之,他写了不少条子贴在大门上。据说这些书法(条子)都被看门的尹太监“收藏”了。

  最后送别·为白石老人守灵

  1957年9月16日,也就是我们拜访老人一年之后,我们敬仰的齐白石先生在97岁高龄去世了。从此,中国和世界失去了一位难得的艺术大师。9月22日在北京西直门里嘉兴寺举行公祭仪式,当时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郭沫若担任治丧委员会主任。

  公祭前一天,学校领导找到我和版画系的一位同学,说:“经研究,咱们学校派你二人去嘉兴寺参加齐白石公祭大会,你们的任务是守灵,守灵人员由各单位派人组成,齐老师是咱美院的,你们作为学生代表参加,要注意举止和仪表,穿深色衣服,去了要听从安排。”我俩默默点头接受了任务,第二天一大早就来到嘉兴寺。

  公祭开始,我们守灵人早已肃立两侧,20分钟换一次班,因为目不能旁视,只能用余光看外边的情景,耳边听司仪喊某某先生、某某同志,只见有鞠躬的、有磕头的,灵前安放着跪拜磕头的垫子。齐白石的儿子(不知是老几)披麻戴孝,手里拿着哭丧棒,脖子上挂了个照相机,在院子里来来回回地忙着接待重要客人。当时到场的有周总理等重要领导,有梅兰芳等艺术家代表及各国驻华使节……非常隆重。仪式完毕,灵柩移至北京西郊湖南公墓安葬。

  能够为白石大师守灵,是我终生不能忘怀的事件。从艺术血脉关系上说,我的老师李可染、李苦禅都是白石老人的学生,老人家应是师祖了。大师的去世,可以说结束了一个艺术时代。因此凡与老人家有关的点点滴滴都使我感到倍加可贵与值得珍惜。如今可染、苦禅先生也都不在人世了,他们两代人传下来的艺术财富,对中国、对人类都有不可替代、不可估量的价值,应当载入史册,教育和滋养一代代后人。

  作为当年年轻学子的我,如今也83岁了,有责任将以上经历和记忆的片段记录下来,供大家了解60多年前的往事,也许不无益处。

  (作者:单应桂  1933年9月生于济南,祖籍山东高密。196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受业于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李苦禅诸先生。现为山东艺术学院教授、中国女画家协会顾问、山东省美协顾问、山东省女书画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